董小英:數字化時代青年人的學習和成長【演講實錄】
董小英
2021-09-25
來源丨老不董
我給很多企業家上過課,其實我還是最愿意給高中生上課,因為高中生正處在成長期。看到現在你們很多青年人將要出國,我非常激動。1986年我在北大讀研究生,有幸被國家選派去澳大利亞,那時候我懷揣的30美元是一個同學出過國換給我的,是救命錢。那時候我不知道什么叫orange juice,從來沒聽說過coca cola,所以在飛機上服務員問我要喝什么的時候,我是不知所措的。
那個時候我們對世界的了解非常有限。出去以后還有不少的culture differences,比如我住家的戶主正在減肥,而我正在長身體,那是我第一次在國外知道什么叫饑餓。那時候我們這一輩出去,為了省幾個錢,其實是非常艱辛的。很多人出去,一方面是渴望學知識,另外一方面是省吃儉用,為了回國帶四大件給家里。我們家的電視機、洗衣機、冰箱,都是靠我那次出國買回來的。時間變化30年,我們兩代人的生活境遇完全不同,你們現在出去可以更加瀟灑,更加自信,可以把更多的經驗時間精力放在去學習知識上。
大學期間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本科四年的時間,除了學習,還要想清楚你這輩子想干什么。你到60歲的時候,你希望你的人生是什么樣?如果這件事情沒想清楚,最好再讀個研究生接著把這個問題想清楚。我在帶學生的過程中發現,有非常多的人在畢業時沒有辦法為自己做選擇,有的是想到業界,有的想進學界,有的想進政界,機會很多,選擇很多,但是他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同學們要思考和體驗你的人生,是想跟著父輩做生意?還是讀個博士,將來當教授?還是想做一個什么樣的專業人員?
人生的目標或職業方向要想的長遠一些,不要只考慮四年。我通常問我的學生和孩子,你20年以后想過什么樣的生活?有些同學說這就是我想要的,有些同學說這不是我想要的。不管是不是你想要的,都是一個選擇。有些同學在學習前會去體驗,比如去打打工,或者當助教,去感受一下什么樣的事業能夠給他人生帶來成就感。這個問題等你30、40歲去想的時候,轉換的成本就太大了。我是12歲就想清楚,我這輩子想當老師,當時想當一個中學老師。當我把這個目標定了以后,我一輩子沒有后悔,而且非常的知足,在這個職業生涯中享受到了無窮多的樂趣。所以做夢一定要早點做。
國外能為你們提供更大的獨立選擇空間。你們到國外去的一個好處就是家長不在你身邊,你可以做自己,你有更大的獨立空間去做選擇。你要先從夢想開始,從你希望今后的生活方式開始。比如當老師有自由的思想,可以去自由的探索,但是大多數老師的生活是比較清貧的。比如要做企業家,你會很辛苦……你把這些想清楚以后,你在學科能力建設上會發現非常大的主動精神,你會發現你學的內容不再復雜,你有一個內驅力。
找到你真正想做的事,并付出長久的努力。年輕為什么好?因為你想做的事情如果后來發現不是你喜歡的,再轉變還來得及,你至少用10年的時間去探索,在10年之后找到你這輩子真的想做的事情。美國能出非常多的專家,是因為他們在每個領域都有非常執著的人在堅持。比如美國教授,他要做這件事,他就一輩子做這件事。在中國,我們看到很多跳來跳去的人,年輕時候沒把這些問題想清楚,結果30歲跳一下,40歲跳一下,50歲跳一下,最后一地雞毛,什么東西都拿不出手。要想拿得出手,就得靠時間去打磨,30年干的事和10年干的事,拿出來肯定是不一樣的。
哪些能力是最重要的?
智商
人才能力體系包括很多種。從智商來看,第一種是成分智力,指學習能力,比如高考成績可以體現這種能力。北大清華有很多非常頂級、學習能力強的人。我的一個師兄在北大4年,學了一個文科,一個理工科,一個工科(計算機),他現在都快70歲了,還在看物理、量子、生物、數學,他真的是超級智力、超級大腦。
第二種是實踐智力。如果成分智力不是很超級,一般也沒關系,還可以發展其他的智力,其中有一個叫實踐智力。有個哈佛教授曾給學生5個建議,第一個建議是,你要做路邊的爛泥,不要做精致的瓷器。什么叫爛泥?就是歷經挫折,經歷了大量風雨,依然可以重塑??赡苣愕娜松龅椒浅6嗟睦щy、挑戰、失敗、挫折、羞辱,但是你的內心無比強大,仍然可以重塑自己,你不要當成一個瓷器,受到一點挫折就碎了,拼不起來。
第二個建議是,做一個誠實的人。美國人在文化中非常重視integrity,誠實、正直。在哈佛商學院,如果是前10名的學生,在畢業典禮上學生的家長可以和院長在一個桌子上吃飯,這是一個巨大的榮耀。有一位學生拿到了他的成績單,發現了他被列為前10名,但是他仔細一算,發現他成績其實并沒有到前10,而他這種情況沒有人知道,但他仍然決定如實告訴院里的老師。院長知道后,在畢業典禮上,讓這個同學站起來,夸獎他可以被放在任何崗位上,因為他是可以信賴的。
實踐智力不僅包括承受壓力,也包括從失敗中學習。年輕的時候要多失敗幾回,失敗是巨大的財富。我跟兒子說,你要多談點女朋友,分了沒關系,再接著談,耐受力要強。
第三種是情景智力。這里包括適應力,是非常重要的。中國人講適者生存,沒有講智者生存,這是老祖宗經歷過多少事情后總結出的人生閱歷。中國學生到了美國,很多時候中國學生會扎堆,這影響對國外環境的了解和適應。如果你真希望把自己打造成是一個國際性的人才,一定要到與現在生活距離比較遠的地方,比如去當個超市收銀員,要真實的接觸這個社會。
第四種是情緒智力。40歲之前可能靠智商,40歲后的成就主要靠情商,如同理心,能夠理解他人,能夠去感同身受,讀懂別人的世界。
第五種是道德智力。就是我們剛才講到的integrity,誠實、正直。
情商
情商也有體系化的評價。最重要的是要培養自我意識,知道我是誰,我的目標是什么,我的強項是什么,我的弱點是什么。在中國,孩子培養存在不少問題,特別是原生家庭中孩子的獨立人格沒有被培養出來。自我意識在一定程度上是獨立人的表現,你自己可以做決策,可以做判斷,不自卑。
在國外可以平視,但不要自我、自大。以前我們去國外,眼巴巴地看著外國人開著汽車,那個時候我們真的是仰視,但是現在,經過父輩的打拼,我們是可以平視的。但平視不要自我,也不要自大。有時候同學們在一起討論世界各國的學生,可以坦誠的討論中國問題,中國社會也是存在很多問題的,要聽別人的聲音,再用事實勝于雄辯的方式進行探討。
要有批判性思維。中國同學有一個特點就是不愛發言,而在國外,獨立思考、能夠提個好問題,這是critical thinking的重要表現。以色列是世界最具創新的國家,他們從孩子會說話開始,從來不問他們的成績,總是說ask me a question,tough question。在西方,問與答之間本身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思維訓練,不一定有答案,但是可以各抒己見,這是非常重要的。
要意識到自己也是國家形象的代表。不僅要關注自我認知,還要關注到他人對我們的認知。你要意識到,你們每一個人都是中國形象的代表。
要有現實主義與自信。外國人在研究的時候,非常注重story。因此你們以后在做presentation的時候,不用去講大道理,拍點視頻,講點真實的故事,往往就非常能夠影響人了。另外,外國人很注重基于數據的陳述。因此我們的認識一定是基于這些數據和故事的,這會讓你的presentation更加令人信服。
全球勝任力模型
2017年,OECD在哈佛大學正式發布全球勝任力模型。
第一個是認知力。認知拓展的關鍵在于什么?不在于你現在數理化學的有多深,而在于你認知的觸角是否能觸達你現有認知未達的領域,這部分知識對你來說是全新的、極其陌生的。
第二個是共情力。在和各國學生的交流過程中,怎么去了解、去理解他們的行為?這會有很多跨文化的東西,當你接觸到的范圍越廣,你就越見怪不怪,就越容易消除隔閡?,F在很多年輕人去國際組織工作好,可以很好的去跟那些人溝通、交流、相處。
第三個是溝通力。什么時候英文過硬?過專八沒用,外國人講笑話時你能跟著笑,你的英文就很地道了。
第四個是行動力。同學們要真正融入美國人的生活,其實并不是很容易,最好是班上有混合的team,你就可以知道他們的工作方式。
在國外如何構建我們的能力?
高中是應試教育,同學們很多能力都被約束了,沒有機會去展示,都是為了應付高考或者SAT。但是到了國外以后,有大把的空間和時間,怎么來構建自己的能力?
在社會層面,要培養社會交往能力。你們現在的社會關系還比較簡單,將來社會關系會更加復雜,這個時候就要培養我們的社會交往能力。怎么跟老師打交道,遇到一些壓力時怎么平靜的溝通,怎么能夠有力的為自己去爭取權利,這都是一種溝通的社會層面的能力。
在精神層面,要有對精神事物的追求。比如畫家可以在山上非常孤獨地從事繪畫創作,又比如數學家陳景潤先生在路邊等公交車的時候,都會蹲在地上拿樹枝寫數學公式,他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都是比較低能,但是全部的注意力都在數學計算上。這些人的發展體現了一種強有力的、對精神事物的追求。
我現在碰到不少人,他們在職業生涯中覺得最大的困擾就是他沒有什么東西可以留下來。你如果想做出杰出成就。
第一是要發展精神層面的持久注意力。比如光華老師的研究成果,其實這些研究成果很多都是長年累月在辦公室里孤獨的探索,和電腦里面的知識去對話,這就需要一種持久的注意力。
第二是對你做的事情要有好奇心。只有興趣和好奇心才有可能使得你在一個事情上有長久的成就。在中國,很多同學的夢想受到了一些外在因素的影響,你們有機會去國外可以重新再做一番考量,找到你內心深處最真切的聲音。你在做事情的時候,你甚至可以去忽略那些功名之外的東西。大家可以看到攀巖、跑馬拉松的人,他們都是自愿的,而且他們的工作都極其的艱苦,攀巖還充滿風險,可是這些人仍然樂此不疲,都來自他內心深處強烈的情感以及持久的注意,這才可能做出驚天動地的事業。
第三是要樹立明確的人生目標。目標可以分成三種,一是人生目標,二是工作目標,三是他人的目標(比如父母、朋友期許你的目標)。你要思考自己的人生,既不是你爸爸的人生,也不是你媽媽的人生,而是你自己的人生。你要想讓你的人生燦爛,你就要尋找自己內心中的夢想。
但是,我們在目標管理中,絕大多數人的目標就是盡量不動腦子的生活,選擇阻力最小的工作,刷刷手機,生活不愁,吃喝挺好。大多數人生就是這樣的,但是要想成才的人生,你需要對你的目標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對人生的目標做安排。
如何進行目標管理?
年輕的時候要選擇難知識。以我在北大學習的經歷來看,本科階段應該學40歲學不了的東西,特別是很難的東西,本科期間學的知識強度越大,以后就會越受益。
我有一個比我小兩歲的師弟,本科學的無線電系統,他說當時在北大的日子過得不好,課程強度特別大,到30年后的今天,才覺得在北大學的辛苦的課是有用的。他從工廠做起,精細化工、鋼鐵鏈煤等很多艱難復雜的領域都鉆研過,講的東西相當深入。所以如果你現在去學輕松的課,可能30歲就沒法完成思維的訓練。當你的自我意識明確,你在選你的科目的時候就更加有選擇性。
目標安排上要優先做重要的事。最近研究發現,普通人的時間安排中,50~60%都是緊急而不重要的事,但是成功人士80%的事件是重要但是不緊急的事。對于青年人來說,沒有啥事是緊急的,關鍵是要選重要的,選擇強度可以更高一些,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可以做到的事情。
警惕碎片化信息帶來的危害。現在很多同學花大量時間在手機上,刷抖音、看視頻,這些碎片化的信息會重構我們的認知。這些信息在你的大腦中不留痕跡,不知不覺中把你整個時間消磨掉,而所有這些東西都是垃圾信息。你們可以帶著這個問題,到美國看一看,如果一個民族不再看一些經典的話,民族的未來是令人堪憂的。這會導致幾個問題,一是我們不能在一個事情上有長久的專注力,二是我們不愿意去做傷神費心的事情,三是人的社交功能在喪失,缺乏一些建設性的交流,這些問題是非常嚴重的。
學習的來源與方法
人的學習來源有幾個方面,一是來自家庭、家族,包括父母的人生觀、價值觀、心智模式、他們的視野、對人生的看法、對孩子的態度,可以影響你終身的一種知識。二是來自課堂學到的知識。三是崗位上的知識。不管過去的學習怎么樣,未來學習的機會是非常多的,關鍵是要有一種學習的興趣。
中外的學習方式也存在不同。基辛格認為中國人的思維很像一個圍棋,中國人喜歡做局,喜歡審時度勢,有大局觀。你們在今后的學習要了解文化沖突,其中是有很多思維模式的差異。中國人非常強調事物的兩個方面,而且強調兩個方面的轉化,不強調完全的對立。比如,無論中美關系發生什么樣的問題,中國人都要從長計議,今天可能會有這樣的問題,明天就會轉化。這樣你的思維一下子就開放了。
如何組合中美教育的優勢?
我們在研究思維的時候發現,人一般有兩種腦。一種是控制腦,高考應試整天刷題做題背誦,知識體系限定在固定的范圍。另一種是自由腦,有創意的人會有發呆的時間,有閑暇去形成一個創意。成功的人士是,大腦中既可以自由,也可以控制。
我們去學系統化的知識是很有必要的。為什么中國人數學能力、工程能力非常強,這必須要有系統扎實的邏輯知識體系。但是在面臨新的問題、復雜現象時,也需要有一些想象、隱喻。
控制腦和自由腦要雙向并行、共同發展。大家在全身心的課堂聽講時是沒有自由的,沒有時間安排其它的思考。有的同學喜歡跑步,我經常會走路,走路15分鐘,一些研究中的新想法就出現了,而且會很愉悅,因為那個時候沒有東西控制你,大腦是放空的,這個時候新的念頭就冒出來了。因此,該專注的時候專注,該放松的就放松,這樣讓你的大腦得到雙向發展。
中國的文化是傾向于控制,而美國是傾向于自由的。我最近聽到一些觀點,美國的快樂教育實際上害了美國一代人,自由放任在年輕階段是對人生的浪費。你們現在正處于人生的青春年華,大腦很干凈,吸收知識的能力最強,因此更要好好利用黃金時光。
美國的教育比較注重培養人的愛好、興趣,一旦你選擇了這個專業,幾十年如一日持續的生活。美國還有一大批非常勤奮的精英,注重結交的廣度,特別強調自信、清晰的表達能力。此外,美國強調質疑,要求提出問題。
同學將來能夠到美國去學習,要把兩者的精華能夠結合在一起。首先是感知到了那個地方,再去理解美國為什么這樣,形成一些見識,整合成你的人生財富,從而為你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 觀點
- 推薦
- IT/互聯網
- CIO
- CDO
- CEO
- CTO
- CFO
- CMO
- IT
- 戰略
- 數字化
推薦
-
一年一度的中國數字化年會將于11月28日-30日再次攜手成都,為數字化轉型決策者們打造一場不可錯過的年度數字化盛宴!
-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變革時代,我們將于11月28日-30日在成都舉辦“2024中國數字化年會”,匯聚行業精英與各界力量,共同探討數字化時代下的轉型策略與路徑。
-
11月28日-30日,中國數字化年會將于成都正式開幕,本屆年會以數智萬象 無界新生”為主題,設置2場主論壇、1場高峰論壇、5場專題論壇、4項特色活動、2場頒獎典禮等14項活動,以及2天數字化轉型供需對接展。
-
零次方科技發布了其首款人形機器人,可以在多種不規則路面、復雜地形中長時間穩定行走,且具備優秀的抗干擾性能,即使受到各方向的強沖擊也能保持穩定站立。
-
近日,第四屆“青年科學家502論壇”在南方科技大學舉行,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做了《通用人工智能時代,我們應該怎樣思考大模型》的主題演講,并給出了他對大模型的10個思考。
-
深度解析Meta Reality Labs的生態布局
董小英
北京大學
數字產業創新研究中心主席、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榮休教授
北京大學 數字產業創新研究中心主席、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榮休教授
北京大學本碩博。工業與信息化部通信專家委員會委員,數字產業創新研究中心主席、國家知識管理標準委員會委員,山東省泰安市智能制造產業專家委員會專家。曾任北京大學國家高新區發展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案例研究中心學術主任,中國信息經濟協會副理事長。在美國哈佛大學,匹茲堡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等多所大學短期學習或做訪問學者。主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多項。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