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山:制造企業數智化轉型,這個模型一定要關注!
楊學山
2022-12-01
來源:信息化百人會
11月7日下午,“信息化百人會2022年峰會”開幕式和主論壇在杭隆重舉行,本屆峰會主題為“奮楫爭先·為者常成——新形勢下的企業數字化轉型之路”,峰會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指導,北京信百會信息經濟研究院主辦,杭鋼集團、之江實驗室承辦。
在峰會主論壇上,信息化百人會學術委員會主席、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楊學山做了題為《制造企業數智化轉型的基礎模型及其分析》的主題演講。楊學山指出,數字化轉型尚處于發展早期,理論和實踐尚未成熟。他通過分析數字化轉型的相關模型,分享了他對制造企業數智化轉型的相應看法。
他指出,在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必須關注和克服“見數不見物、見物不見人”的問題,對制造業來說,不能忘記“物”與“數”之間的關系。任何數控裝備、自動化生產線,包括物流的智能,都是“物”和“數”相連對制造業才有作用,否則沒有用。同時,制造業的商務和決策階段都離不開人的元素,我們不能只看到算法智能,忘記機器智能和人的智能。人的智能既是管理決策的基礎,也是算法智能和機器智能的基礎。
楊學山認為,制造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起點、項目、重點可以有所不同,但目的都是實現企業發展,方法就是快速迭代,在這兩個問題上不存在差異,誰也不可能一步到位。
以下為楊學山發言內容整理。
我就制造企業的數智化轉型模型問題談一點看法,與大家分享。
先交待三件事情。一是為什么講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大家知道我們在制定“中國制造2025”的時候,明確了制造業的發展方向是智能制造,或者說制造業朝向2025或2050,智能制造就是我們的方向。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一定要使用更多的數字和數字技術,所以說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制造的方向合在一起就變成了數智化。
二是數字化轉型究竟處于什么狀態?數字化轉型,應該說還處于發展的早期,理論和實踐都沒有成熟,這是一個基本的判斷。我們做任何事情一定要看看所處的方向和位置。為什么這樣說?右邊這個圖,文字和這段話是來自德國工業4.0的那位著名專家的《工業人工智能》一書,我一字不動把它放過來,我們要想一想,GE做數字化轉型是怎么推進的?它的力度有多少?最后是這樣的評價,所以我們說數字化轉型處于發展的早期是有依據的。
三是為什么要講模型?因為模型可以分析一個企業和一個行業數字化轉型的發展究竟是什么狀態。同時,有了模型,也可以引導我們去做一個個具體的數字化轉型實踐。
上面幾個模型對于做數字化轉型研究的機構或數字化轉型比較先進的大企業來說都不陌生,這是該領域國際上幾個知名機構和企業在總結全球數字化轉型的企業做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成果,要朝著什么方向發展而總結出來的模型。
對于這些模型,最近幾年我不斷地看、不斷地想,我感覺它的歸納、趨勢、一些方向很有道理。但是,我們很難按照它去進行評價和實踐。為什么?原因很簡單。回到剛才這頁PPT,我們看GE,如果把GE做的事情和做的措施,按照這些評價模型來評價,它一定是很符合,評價很好,最頂尖的,但是結果不行,這就是很有意思的現實。這個現實說明,正如我剛才所說的數字化轉型確實處于發展的早期,理論和實踐還不夠成熟,這是國外的幾個例子。
我們再看國內的例子,這是數字化轉型百問聯合工作組在書里歸納的一個模型——工業互聯網的參考體系結構模型。即使把“工業互聯網”這個詞換成“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或者“數字化轉型”,我們發現居然什么都不用調整,模型也是OK的。這說明另外一個問題,我們今天很多新的概念,對于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來說,對于企業的實踐來說,其實是一回事。即使我們的學術界、研究機構需要去做多方向的研究和討論,其實到了企業是一個事情。
那這個模型相對于上面的模型有什么不同呢?一個重要的不同是它解剖了一個企業。無論是數字化轉型、產業互聯網、還是工業4.0,叫什么都沒有關系。它給出了三個維度,其實主要是兩個角度。一個角度是企業的發展過程分別從技術實現、功能、使用和業務4個視角來分析。同時,有一個生命周期,最右側還有一個個的行業。相對來說,這個模型對于我們分析和部署全局有好處,我們可以一眼看到它的全局。
上面那本書是去年出版的,下面說的這本書這個月應該能出來,這是我今天要著重講的一個模型。這個模型不是我的,這是趙敏他們三個人在《人本:從工業互聯網走向數字文明》這本書里講的工業互聯網的生態模型。這個模型為什么要著重推薦和著重講?我感覺這是迄今為止,從制造業的角度來看,不管是產業互聯網、智能制造、數字化轉型還是數智化轉型,目前為止,見到的分析得最好的模型。
為什么是分析得最好的模型呢?原因是,這是真正懂制造業的人在沿著我們“中國制造2025”的方向往前走的時候,針對“需要分析什么?”“要做什么?”“這里面哪些因素是極其重要的?”這些問題,在這本書里做了一個比較清晰的交待。
我們先看三維中底下的“資源維”,當然之后名字也許會變。我們先看“資源維”是什么意思,在座的都是制造業的企業,“資源維”講的就是制造業核心的內容——產品由人、機、料、法、環、測來完成,這是制造的產品和過程,缺一不可。“實體維”十分有意思,是指在制造企業的制造過程中,從供應鏈到本企業到后面的銷售售后服務,所有過程中相關的實體企業,也就是說決定制造的全過程,是由一個個企業決定的,是由這些實體決定的。往上這部分講的是信息。這6層他們是這樣劃分出來的,我們可以精簡也可以增加,但這樣做對制造業來說確實有道理。
為什么首先有物理層?因為我們在制造過程中,在制造管理過程中用的數據從哪兒來?是從制造過程來的。我們看看人、機、料、法、環、測,“機”產生數據,“料”產生數據,“工藝”產生數據,生產的環境和檢測產生數據,所以數據是從物理層上生出來的,從傳感器變成比特層,但這個比特層不是控制,“控制”是到控制單元控制,到控制單元的時候比特數據變成可以用來控制的數據。我們從一個個具體生產過程的控制,往上管理的時候它認為OK就變成信息層,信息的匯總變成知識層,這樣的匯總變成了一個企業在管理和商務活動中用來決策的數據和知識,所以這樣的維度有道理。
也就是說,我們看數據不是看泛泛的數據,我們所有制造過程的數據是在這樣的過程中產生的,這樣的過程中產生的數據才在制造過程各個環節中發揮作用。
當然,“實體維”同樣在業務流程中產生數據并進入到價值中,“實體”、“資源”、“數智”這樣三維六層,加上一個價值流。數字化轉型,產業互聯網做所有的事情需要達到兩個價值流。兩個價值流是兩個方向,一個方向是滿足客戶的價值,第二個是要實現制造的批量生產。所以這樣才有價值,這些維度的活動才有價值和意義。這本書大概這個月會出版,最晚年底肯定會出版。
所以,我建議真正做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或做產業互聯網、工業大數據、工業4.0等等,這本書需要認真看看。為什么著重推薦這個模型?因為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必須以制造本身為基礎,必須從參與制造的各個企業、各個過程來進行分析。
我們把這個模型往下打開看一下,一個制造企業的主要過程與資源。這主要包括三個過程,一個是制造本身,也就是這個產品從供應鏈開始一直到銷售的售后,這樣的全過程,一定要記住這是制造企業的根本、根基。這些活動,也就是供應鏈、銷售、售后服務,必須有相應的商務活動來支撐。所有企業之外的事項都是以合同為依據,都是商務活動的結果。企業與企業之間不管是物的流動、人的流動、資金的流動還是數據的流動,都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商務,沒有商務活動,這個流動是缺乏法律依據的。市場經濟的核心依據是合同,是契約。當然,所有的事情都要經由管理,沒有管理是不行的,所有的企業老總、中層管理人員都離不開管理環節。
我們需要有資本、有數字、有技術、有人員。在這樣的過程中,每一個過程所使用的資本、數字、技術、人員都在增長和提升。數字在增長,技術在提升,人的能力在提升,而且資本也在提升,這是理解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所在。
它既是使用過程,又是提升的過程,而且每一個過程都是不可缺少的相互關聯的。大體上,我們從制造企業的全貌來看就是這樣的一個全貌。
但是,數字化轉型只是所有活動當中的一個部分,所以用黃線把它圈出來。對于制造企業來說,數字化轉型的最核心問題是制造過程,也就是,無論是對企業發展的作用,還是我們在這里面的投入,我們在選擇項目優先級的時候,一定是把制造放在首位。
為什么?因為一個制造企業之所以能夠在市場經濟中生存下來,是因為企業的產品,而且是因為企業的物質產品,企業才能在社會中有存在的價值。所以,剛才所講的產品、人、機、料、法、環、測等若干要素,每個要素進行數字化的轉型是關鍵的。對于企業,我們經常看到講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轉型的裝備的更新卻往往不算在里面。
大家想一想,我們講人、機、料、法、環、測的時候,對于制造業企業,“機”和“法”就是工藝和裝備,這是決定一個企業能夠生產什么產品的關鍵。裝備和工藝決定生產什么產品,產品生產出來是什么性能,甚至連成本都決定了,所以數字化轉型怎么能不針對這樣的關鍵環節?制造從供應鏈開始,為什么是“料”,“料”是原料部件,從別的地方過來。
我們極其重視管理的過程,在數字化轉型中管理過程如何提升?我們經常講數據中臺,因為制造過程是一片數據,管理過程是一組軟件或者一套軟件,而制造過程和管理過程中數據之間的Gap怎么解決?我們叫數據中臺。在講各種概念的時候,一定要在這樣的全貌中找到究竟是做什么?為什么?我們千萬不要被概念所迷惑。從制造過程到管理過程的這一層叫什么名字,沒有關系。功能就是一個,是使得制造過程的數據能夠有效地為管理過程所用,叫什么概念、名字,沒有關系。
我們千萬不要忘記商務過程,因為企業的供應鏈、銷售、維護客戶關系,是商務過程中實現的。所以,我們支持它。數字化轉型不僅是支持制造和管理,還要支持商務。因此,我們不能忘記管理、商務和制造。
我們看到今天的數字化轉型中,有幾個必須要關注和克服的現象。大體歸納成這么幾類,第一類是“見數不見物,見物不見人”。對制造業來說,不能忘記“物”與數據之間的關系。我們想一想,任何數控裝備,任何自動化生產線,包括物流的智能,都是“物”和“數”相連對制造業才有作用,否則沒有用。不能“見數不見物,見物不見人”,有了數據忘了物忘了人。對于企業來說,是人在決策,商務是由人來進行的。我們講智能的時候,往往記住了人工智能的“智能”,忘記了機器智能和人的智能。裝備、工藝是機器智能,加上人工智能還要加上人的“智能”,制造業才能發展。
我剛才為什么推薦這本書,這本書重要的概念是我們不能只是看到了算法智能,忘記了機器智能和人的智能。人的智能既是管理決策的基礎,也是算法智能和機器智能的基礎,我們不能只見一種智能。我們不能只看見算法、算力平臺,而忘了問題、價值、成本。算法、算力平臺很重要,但它只是工具,工具永遠為企業所用,為人所用,這是我們要看到的。
同時,我們還要說,制造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起點可以不同,項目可以不同,重點可以不同,但是它的目的和快速迭代的方法是一樣的。目的就是企業的發展,方法就是快速迭代,這是沒有差異的,誰也不能達到一步到位。要想“打開天窗說亮話”,對于制造業來說,想一步到位的事情就是引進新的裝備、新的生產線,別的事情不要想一步到位。
- 推薦
- 新聞
- 觀點
- 制造
- 批發零售
- 房地產
- 住宿餐飲
- 金融
- 銀行
- 保險
- 證券
- 基金
- 交通物流
- 能源化工
- IT/互聯網
- 建筑
- 農業
- 教育
- 醫療衛生
- 采礦
推薦
-
11月28日-30日,中國數字化年會將于成都正式開幕,本屆年會以數智萬象 無界新生”為主題,設置2場主論壇、1場高峰論壇、5場專題論壇、4項特色活動、2場頒獎典禮等14項活動,以及2天數字化轉型供需對接展。
-
零次方科技發布了其首款人形機器人,可以在多種不規則路面、復雜地形中長時間穩定行走,且具備優秀的抗干擾性能,即使受到各方向的強沖擊也能保持穩定站立。
-
近日,第四屆“青年科學家502論壇”在南方科技大學舉行,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做了《通用人工智能時代,我們應該怎樣思考大模型》的主題演講,并給出了他對大模型的10個思考。
-
深度解析Meta Reality Labs的生態布局
-
TeleAI 李學龍團隊提出具身世界模型
-
2024 年 10 月 14 日,第 44 屆中東海灣信息技術展(GITEX Global)在阿聯酋迪拜開幕。紫光股份旗下新華三集團重磅亮相展會,以"精耕務實,為時代賦智慧"為主題,全面展示了公司"云-網-安-算-存-端"的全棧技術能力與國際生態合作成果。
楊學山
原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
北京大學兼職教授
原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 北京大學兼職教授
參加了國家科技發展中長期規劃信息通信部分、信息咨詢服務業發展規劃思路、國家信息基礎結構建設綱要、國家信息化建設“九五”規劃和遠景目標綱要、國家信息資源開發利用規劃等起草和組織工作。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