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一重工CIO吳云峰關于智能制造和企業服務轉型的五點思考
首席數字官
2019-01-04
文丨吳云峰 編輯丨徐達
來源丨首席數字官
創智工場創始人、前三一重工CIO吳云峰作為數字化轉型資深專家,對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有許多獨到的見解,在“2018數字化轉型與創新評選”中榮獲“2018年度數字化轉型專家”獎,并在“2018中國數字化轉型與創新案例大會(第二季)”——「工業物聯網與裝備智能服務」論壇上就《智能制造與企業服務轉型》發表演講。
本文是「首席數字官」根據其演講內容編輯而成,有刪減:
創智工場創始人、前三一重工CIO 吳云峰
圖片來源:首席數字官
今天我將從全球概念、中國實踐和服務轉型三個角度談談關于智能制造和企業服務轉型的思考。
▌思考一:概念要回歸本質,從業務本身出發,借助先進技術進行創新
1.智能制造的全球概念
關于智能制造,全球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概念。從技術的角度來看,包括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移動化等;從理論的角度來看,包括平臺模式、免費經濟、網絡效應、長尾理論等;從制造模式的角度來看,包括工業4.0、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CPS、新制造、軟件定義世界等。
2.信息技術的本質信息的收集、存儲、加工和傳遞
物聯網解決的是信息的收集問題,大數據和云解決的是存儲問題,邊緣計算和云計算解決的是加工問題,微服務和集成解決的是傳遞問題。
3.不同概念的背后是制造范式未變
不論是美國提出的工業互聯網,還是德國提出的工業4.0,或者是中國提出的智能制造,雖然概念不一樣,但是本質都是通過數字化技術進行業務流程、模式的創新。德國工業4.0是從功能級、層次結構和生命周期&價值鏈三個維度進行切分;中國的智能制造是從智能功能、系統層級和生命周期三個維度進行切分。從這點上來看,二者切分的方法相似,只是切分的粗細度略有差別。美國的工業互聯網也是從三個維度切分,只是他把三個維度融合成了一個平面。所以說這三個不同的概念本質是一樣的,都是用信息化手段對客觀世界進行虛擬建模。
▌思考二:數字化創新的關鍵是把產品做好,把服務做好
中國在裝備制造業做了很多創新,比如設備可以免費提供給客戶,按照設備的使用時間來收費,這是供應鏈金融創新;還有一種創新是共享制造,就是工廠提供向不同客戶提供生產所需設備、場地等服務。其實不論是供應鏈金融創新,還是共享制造創新,關鍵是要把產品做好,服務做好。
馬斯克的無人工廠是一大創新,但是也存在很多問題,比如現場管理混亂。其實創新與管理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創新是基于發散思維,管理是基于流程,所以馬斯克的創新也可能犯了追求概念,急于達到工業4.0的錯誤。所以,在思想層面,美國式的創新很具有啟發意義,但在執行層面,日本的精益生產和德國的生產模式更具借鑒意義。
▌思考三:概念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用最新的技術去解決業務問題
2006年三一重工開始做數據采集、數據分析,當時還沒有明確的概念,唯一的想法就是對設備進行遠程診斷。當時三一重工的設備故障遠程解決率是百分之二十多,所以為了更快更高效的解決問題,提高服務質量,推動我們進行技術創新。
2010年,三一建造了當時亞洲最大的智能制造車間,包括智能化生產控制中心、智能化生產執行過程管控、智能倉儲運輸與物流、智能加工中心與生產線四大部分。而建造智能制造車間最核心目的,是希望把生產周期從28天左右壓縮到半個月。
▌思考四:中國轉備制造業的智能制造轉型占據很大優勢
中國的工業體系完善,產業鏈完整,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同時,產業集聚效應非常明顯,擁有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產業集聚區。沒有物理世界的集聚和齊全不可能產生真正的產業互聯網或者工業互聯網,所以中國占有巨大的優勢。
另外,政府支持創新創業的政策是引導推動智能制造的重要支撐。而且工業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必須要解決信息安全的問題,信息安全的問題沒有政府的支持是不可能解決的。
▌思考五:智能制造服務是裝備制造業轉型的方向
智能制造解決的是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的問題,它帶來的效果是質量、效率、成本三個維度的提升,智能服務解決的是生態的問題。制造企業只有先把產品做好,才能活下去,許多企業產品沒做好,為了活下去開始尋求轉型,做智能化產品,這種邏輯是不正確的。
首先把產品做好,然后做智能產品,逐漸向提供智能服務轉型。當自身功力足夠扎實之后,可以把這種能力輸出,賦能其他裝備企業轉型智能服務,這也是裝備制造業轉型的方向。
- 案例
- 制造
- CEO
- CTO
- CIO
- 生產制造
- 運營
- IT
- 大數據
- 機器人
- 區塊鏈
推薦
-
11月28日-30日,中國數字化年會將于成都正式開幕,本屆年會以數智萬象 無界新生”為主題,設置2場主論壇、1場高峰論壇、5場專題論壇、4項特色活動、2場頒獎典禮等14項活動,以及2天數字化轉型供需對接展。
-
零次方科技發布了其首款人形機器人,可以在多種不規則路面、復雜地形中長時間穩定行走,且具備優秀的抗干擾性能,即使受到各方向的強沖擊也能保持穩定站立。
-
近日,第四屆“青年科學家502論壇”在南方科技大學舉行,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做了《通用人工智能時代,我們應該怎樣思考大模型》的主題演講,并給出了他對大模型的10個思考。
-
深度解析Meta Reality Labs的生態布局
-
TeleAI 李學龍團隊提出具身世界模型
-
2024 年 10 月 14 日,第 44 屆中東海灣信息技術展(GITEX Global)在阿聯酋迪拜開幕。紫光股份旗下新華三集團重磅亮相展會,以"精耕務實,為時代賦智慧"為主題,全面展示了公司"云-網-安-算-存-端"的全棧技術能力與國際生態合作成果。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