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體AI與時代之舞:500強科技公司為何都愛上了“城市”?
智能產業頭條
2018-07-25
近日,《財富》公布了2018年度世界500強企業名單,通觀整個榜單,可以看出科技企業有了大幅度的躍升。谷歌、亞馬遜、Facebook等北美科技巨頭依舊表現強勁。而中國科技企業中,排名的大幅躍升也是今年榜單的亮點之一,阿里巴巴排名上升162位,居300名,騰訊排名上升147位,列331名。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加速進行科技轉型的平安集團在去年已邁入榜單前40的基礎上,再度上升10個名次,挺進前29名。而高速成長步伐依托的正是長期以來在核心金融主業上積累的優勢,以及在科技領域敏銳的嗅覺和強勢布局。如今,平安科技的生物識別、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和云平臺五大核心技術能力已位居世界前列,高達99.8%的人臉識別準確率、超過99%的聲紋識別準確率,在胃癌監測、肝癌識別、骨齡預測等影響輔助診斷領域的人工智能運用,都是尖端科技的多個側影。
當然,科技巨頭們的產業布局和業務優勢各有不同,但在科技平臺化的今天,大家交叉重疊的領域也是不少。
好奇寶寶們可能會有這樣一個問題:有沒有什么業務,是500強里的科技公司都在布局的?
還別說,這種神問題居然有兩個答案。無論是“北美列強”,還是中國的BAT和京東,亦或是移動聯通兩大運營商,以及雖然出身傳統金融,但如今在科技領域深入布局的平安集團,在今天都有一個共同押注的技術,叫做AI;還有一個共同發力的市場,叫做城市。
智慧城市的波濤正在愈發洶涌。我們知道,PC時代與移動時代,互聯網企業與金融企業往往是通過不同的業務與市場積累起了技術優勢。而在AI驅動智慧時代到來之際,城市與居民生活卻成了只有“大玩家”能夠瞄準,并且必須瞄準的賽道。這背后似乎隱藏著智能技術發展的某種歷史必然。
在相同的技術動因與時代責任驅動下科技公司正在把AI等前沿技術下放到民眾生活中,成為普羅大眾能夠觸感的存在。而基于巨頭不同的布局與優勢,城市這個硬邦邦的實體正在被技術勢能捏成不同的形狀。
讓我們來回望一下500強中科技公司與智慧城市間的難舍難分。其中的情緣因果,或許關乎于未來十年包括你我、每一個城市居民的生活。
▌城市是最好的模具:科技巨頭需要在這個時代進行AI固態化
城市是什么?從蘇格拉底到薩義德,從兩河流域到北美海岸,無數城市的定義、理念與主張在這顆星球上演過。但到AI等智能技術到來時,我們卻悚然發現:對鋼筋水泥和千萬民眾組成的怪物,人類還所知甚少。
想要了解智慧城市的背后真相,我們先要探知作為智慧城市驅動力的AI,為什么一定要在這個時代選擇城市作為舞臺。
不同于PC和移動硬件,AI的本質是算法模型,甚至是一種統計學與認知學上的邏輯推演。換句話說,AI的一切存在形式都是務虛的,是相對遠離大眾市場的。但在AI的識別、感知、理解與推理能力確實爆發的情況下,AI要如何在大眾市場發揮價值呢?
第一步就是要把“氣態”的,看不到摸不著的AI算法變成液態,讓水流去沖刷市場。也就是我們所說的AI應用。人臉識別、語音交互等技術,確實帶來了市場動力和人機協作模式的改變。
但AI應用是多領域、泛在化的,如果想讓普通人感受到AI,發揮AI的最大價值,就需要再將液態的、流動的AI進行固態化——讓AI在相對穩定的時空關系中發揮效益,創造市場。
這個時空關系,可以是工廠、學校、園區,而能發揮AI價值最大化的模具與舞臺,就是城市。因為城市匯集了海量的數據,有龐大的需求與運轉,有各種各樣的服務端口和文書工作,這都是AI能夠發揮價值的優質土壤。
而需要注意的是,AI驅動智慧城市的概念,今天已經需要龐大的業務體系、服務能力和平臺架構來支撐,因此能夠全力押注智慧城市布局,驅動AI進入大眾生活的,只有在資金、技術體系與業務體系、市場架構上都具有優勢的科技巨頭。
于是我們可以看到,500強科技公司紛紛選擇了智慧城市作為主賽道。這是因為智慧城市是一個符合技術發展趨勢與AI需求的巨大市場,也是因為驅動城市生活迭代,是今天只能由科技巨頭來完成的社會責任。而智慧城市作為擁有海量細分場景,和難以估算發展潛力的巨型市場,也是巨頭押注下一個時代時的首選之地。
兩相結合,我們看到了AI技術+城市舞臺,成為了科技巨頭的必經之路。最新世界500強企業中,科技類企業近乎都有自己的智慧城市產業布局與技術優勢。
這場讓AI在城市中成為固態的盛宴中,科技企業正在各自用力,把城市捏成了不同的形狀……
▌點狀體:北美科技巨頭的城市之夢
上世紀70年代,高速發展中的底特律嘗試采用數理方式來為城市規劃提供依據,這被廣泛看作智慧城市的“上古模型”。在當時連電子計算機都沒有的條件下,計算一座城市的難度可想而知。但這星星之火至少帶給后人以啟迪和思索。
智慧城市的正式起源,被廣泛認定為上世紀80年代IBM開啟的智慧星球計劃,該計劃希望基于對城市模型的計算,來達到更好配置城市交通、能源與建設方案的目的,但很快發現現實并沒有那么美好。對于經典計算來說,城市的數據量和變化速度都過快了。而此后在waston的幫助下,認知智能給IBM帶來了新的智慧城市可能,但其成功普遍被認為太過籠統。
在IBM之外,北美新興科技巨頭也都開始基于AI與云計算進行智慧城市的布局。早期有微軟開啟了與IBM對標的“城市計算”體系。20年發展中,城市計算技術帶來了很多驚人的成果。值得一提的是,京東在2017年開始吸納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城市計算人才與技術,應用于智慧物流、無界零售布局等領域,可以看作城市計算技術在中國的再次發展。
而在云計算成為科技巨頭的兵家必爭之地后,云+AI構建城市智能的思路開始興起。比如谷歌在多倫多布局的智能社區方案。在云計算的加持下,谷歌在多倫多建設了具有示范意味的智能社區。在交通、公共安防等領域加入AI解決方案。
而谷歌的老對手亞馬遜,則基于AWS的強大市場份額與平臺化優勢,推出了未來城市解決方案,主要也是致力于交通等領域的智能化。
有意思的是,北美科技巨頭的智慧城市方案雖然推出很早,但在中國市場的進展速度并不快。由于中國城市普遍人口眾多、服務體系復雜,加之移動互聯網催生了城市人口生活方式的快速迭代,所以急切需要本土科技企業更符合需求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對于中國來說,北美科技巨頭的城市之舞更像是一個原點。通過這個點狀體,城市的智能之夢開始在東方點燃。
▌線狀體:智慧生活開啟長線型發展
2010年之后,智慧城市概念逐漸火爆,各種IT企業、創業公司開始紛紛進駐智慧城市市場。截止2017年,全國已經立項超過3000個智慧城市相關項目。
而在這龐大的市場基數當中,BAT代表的互聯網科技公司十分耀眼。而基于BAT本身業務優勢與技術體系,對傳統云計算+數據可視化的智慧城市模型造成了快速突破,也在近幾年把智慧城市賽道拉升到了新的高度。
這方面比較有代表性的,是騰訊在智慧政務以及智慧醫療方面達成了突破。
在智慧政務方面,騰訊依靠強大的社交應用基因,以及海量的互聯網數據處理能力。在微信這個超級平臺中完成了智慧政務的集成。截至目前為止,國內已經有超過5000個政務項目被集中到了微信上。尤其在東南地區城市,很多政府服務已經可以在微信上遠程完成。
騰訊的另一個圖譜,來自于其主攻的醫療影像領域。通過騰訊覓影等AI應用,騰訊建立起了可以為智慧城市醫療服務的技術體系。科技部也宣布將依托騰訊公司建設醫療影像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
這種重點領域突破,在泛在城市智能體系中形成自身優勢的布局,可以看作智慧城市中的線形體,以某些長足領域進步帶動整體智慧城市布局。
而顯然在騰訊忙碌的過程中,它的老朋友阿里也沒閑著。
▌網狀體:城市大腦上線
AI解決城市問題的重要瓶頸之一,在于海量的數據和城市端口,難以被分別識取與處理。為了應對這個問題,阿里率先提出了給城市交通安裝大腦的構想:通過架設大量城市傳感系統,利用超算平臺全局化處理數據,讓AI主動判斷和干預城市運行,從而提升城市效率。
王堅博士的這一構想,最終成為了在杭州蕭山區成功布局的ET城市大腦。而城市大腦概念,也先后推廣到了蘇州、澳門等地,并與雄安新區進行了深度合作,成為了城市智能領域的“AI國家隊”成員。
給城市交通、安防等海量數據圖景,安裝人機協同的處理中樞,可以看作把城市復雜的神經線進行了織網。之后類似技術還將從交通領域出發,繼續釋放到城市安防、城市物流、城市環境與水文等領域,組成多領域共同釋放的城市大腦。這也將讓城市智能有機會在鋼鐵叢林中織網,組成中心控制全局的網狀智能體。
城市大腦目前來看效果顯著。而在BAT之外,目前提出要依托科技驅動發展的綜合金融集團——中國平安,也在大力進行著智慧城市布局。
▌立方體:基于真實業態的城市解決方案
智慧城市發展到如今,同時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往往將技術創新聚焦于某一領域,而與城市的其他側面有所割裂。但城市生活卻是復雜多維的。硬件堆砌、重復建設、效益模糊、缺乏統籌等各類問題隨著智慧城市的推進層出不窮地浮現,嚴重制約其發展腳步。
基于此,平安集團認為智慧城市的推進是一項需要專業的機構從頂層設計、系統建設到落地追蹤,方方面面都精心布局的系統工程,更需要一套既統攬全局,又服務實踐的戰略方法論。立足平安多年企業發展形成的“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果合一”的文化核心,在智慧城市的推進中平安創造性地提出“智慧、智理、智效”的核心理念,打造讓頂層設計規劃“說得出來”、建設運營管理“做得出來”、效果監督檢驗“評得出來”的平安智慧城市樣本,讓城市成為一個會思考、能學習、自循環的“智慧進化體”。
智慧城市的核心是盡可能地優化配置城市各種核心資源。以城市為中心點,以服務為半徑,這個“圓周長”可以囊括政府、市民和企業三大領域。平安集團的全行業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正是涵蓋了面向政府的智慧治理系列、面向市民的智慧生活系列以及面向產業的智慧經濟系列三大板塊。推出“1+N”平臺體系,即:1套智慧信息平臺,集成平安全球領先的創新科技,有力支撐N個智慧城市板塊,包括智慧政務、生活、財政、安防、交通、口岸、教育、醫療、房產、環保等N個板塊。
深度聚焦大金融資產與大醫療健康兩大產業的平安集團,將科技運用于醫療、交通、房產、政府等多個領域,服務城市生活全方面,既為智慧城市的系統性建設夯實了地基,也讓統一化、標準化、系統化服務成為了可能。其中,作為支撐各版塊基礎,破除智慧城市中信息孤島、技術孤島林立弊端的平安“智慧信息”板塊中的平安云平臺更是涵蓋了集團95%以上的業務公司,支撐80%的業務系統投產。
如果說頂層設計是綱,那么業務基礎與技術則是目,二者缺一不可。目前平安集團已掌握生物識別、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與云計算等五大核心技術,并且技術能力位居世界前列,如人臉識別模型準確率達到了99.8%,全球排名第一;大數據已建立起“1+N”生態圈合作伙伴關系,數據覆蓋量達8.8億+人群。
正是扎實的基礎實力、專業的業務能力及領先的技術,為平安集團切入智慧城市這個高門檻的賽道提供了強大的能力支撐和廣闊的想象空間。
不管是哪一家科技巨頭,把城市又捏成了什么形狀,AI等技術帶來的交互迭代、城市效率提升,確實正在改變我們的城市,甚至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
或許我們回顧整個中國城市的智慧化歷史后,會發現能夠解決實戰問題、能夠應對城市的多元與復雜,始終是我們面臨的最大瓶頸。當平安集團這樣的巨艦投入智慧城市海洋中,最后的堅冰也開始融化。
關于城市的AI時代之舞,僅僅拉開了大幕一角而已。
轉載自:腦極體
- 觀點
- IT/互聯網
- 水利/環境/公共設施
- CEO
- CTO
- CIO
- IT
- 供應鏈/生態
推薦
-
11月28日-30日,中國數字化年會將于成都正式開幕,本屆年會以數智萬象 無界新生”為主題,設置2場主論壇、1場高峰論壇、5場專題論壇、4項特色活動、2場頒獎典禮等14項活動,以及2天數字化轉型供需對接展。
-
零次方科技發布了其首款人形機器人,可以在多種不規則路面、復雜地形中長時間穩定行走,且具備優秀的抗干擾性能,即使受到各方向的強沖擊也能保持穩定站立。
-
近日,第四屆“青年科學家502論壇”在南方科技大學舉行,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做了《通用人工智能時代,我們應該怎樣思考大模型》的主題演講,并給出了他對大模型的10個思考。
-
深度解析Meta Reality Labs的生態布局
-
TeleAI 李學龍團隊提出具身世界模型
-
2024 年 10 月 14 日,第 44 屆中東海灣信息技術展(GITEX Global)在阿聯酋迪拜開幕。紫光股份旗下新華三集團重磅亮相展會,以"精耕務實,為時代賦智慧"為主題,全面展示了公司"云-網-安-算-存-端"的全棧技術能力與國際生態合作成果。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