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算力?
2023-12-12
來源:鮮棗課堂
算力的字面意思,大家都懂,就是計算能力(Computing Power)。
所謂“計算”,我們可以有多種定義。
狹義的定義,是對數學問題進行運算的過程,例如完成“1+1=?”的過程,或者對“哥德巴赫猜想”進行推理的過程。
廣義的定義,則更為宏觀,凡是對信息進行處理并得到結果的過程,都可以稱為“計算”。
很顯然,狹義和廣義定義的區別,主要是計算的內容不同。而完成計算過程的能力,都可以稱之為“算力”。
事實上,人類的思考,就是一個最常見的計算過程。
我們除了睡覺和發呆的時間之外,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思考。我們通過五官對外界信息進行觀察、感知和收集。然后,借助大腦,對這些信息進行處理(也就是思考)。最后,得出結論,做出判斷,并采取行動。
在這個過程中,大腦就是我們的算力工具。而大腦的思考能力,就是算力。大腦的思考速度越快,意味著算力越強。
計算是人類解決問題的一種方式。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人類遇到過很多問題,都需要通過計算來解決。這些計算任務,僅憑大腦這個“原生”算力工具,是無法完成的。于是,人類發明了很多算力工具和方法,滿足計算需求。例如算盤、算籌、計算尺等。
20世紀40年代,在技術的不斷積累下,電子計算機誕生,信息技術革命正式開啟。
早期的計算機,其實就是一個大型計算器,主要用于軍事領域的復雜計算任務(例如彈道計算)。它的性能并不算強,而且體積和功耗巨大。后來,晶體管被發明出來,取代了真空管,才逐漸解決了體積和功耗的問題。
1958年,集成電路問世,正式開創了芯片時代。芯片里面擁有大量的電子元件(例如晶體管、電阻、電容等),可以執行運算指令。近幾十年以來,在摩爾定律的支配下,芯片上的晶體管數量不斷增加,性能也不斷提升。
在芯片能力的加持下,計算機變得越來越強大,體型也越來越小,最終催生了PC,以及繁榮的IT軟硬件生態。計算機開始走入家庭和行業,并最終成為人類最重要的算力工具。
我們將計算機應用于各個領域,用它來運行程序、解決問題、提升效率。芯片的制程越先進,晶體管數量越多,算力就越強勁,問題就能解決得更快更好。
如今,芯片已經成為了算力的代名詞。我們討論算力,其實就是在說芯片的計算能力。
通常來說,行業里傾向于將CPU、GPU等芯片技術及能力,稱為狹義的算力。內存、硬盤相關的存儲技術,稱為存力。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應用程序等在內的軟件技術,稱為算法。
廣義的算力,既包括了狹義的算力,也包括了存力和算法。
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前沿概念,都屬于算力的應用。換言之,和信息技術有關的一切,都可以籠統稱為算力領域。
我們還需要注意,芯片是算力的核心,而安裝了芯片的手機、手表、PC等終端,以及服務器等設備,是算力的載體。擁有大量服務器的數據中心,還有計算集群,我們也可以稱為算力平臺。它們就是算力的主要存在形式。
█ 算力的價值
算力的作用,是完成計算任務。
大家都知道,計算機硬件系統的運轉,以及程序軟件的執行,是由無數個計算任務支撐起來的。因此,芯片所提供的算力,就是整個系統正常工作的動力來源。
信息技術經過多年的普及,已經遍布我們工作和生活的各個角落。各種各樣的IT系統,支撐著整個社會的發展。算力支撐了所有的IT系統,而IT系統支撐了整個社會。從這個角度來說,將算力譽為社會發展的基石,也不為過。
在生活方面,我們的衣食住行、娛樂休閑,離不開手機,也離不開移動互聯網。我們的手機是里面的芯片在提供算力,這樣才有豐富的功能,流暢的速度。
我們訪問的數字電商,玩的網絡游戲,看的電影視頻,都是基于互聯網服務提供商的服務。這些服務都構建在數據中心和服務器上,也是芯片在提供算力。算力越強,服務體驗就越好,我們的生活才會更方便,也更快樂。
在工作方面,現在各行各業都在推動數字化轉型,將先進的IT技術和通信技術與傳統行業相結合。
數字化是信息化的進一步延伸。以往的信息化,只是在一些特定的業務上引入IT技術。而數字化,是面向整個企業的改造。包括組織架構、業務流程、商業模式和工作場景,都是數字化轉型改造的對象。
數字化的目的,是提升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增強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無論是信息化,還是數字化,背后都是算力在進行驅動。算力越強,系統的能力就越強,帶來的改進就越大,收益越多。
部分企業,已經在信息化和數字化的基礎上,向智能化的方向發展。這樣帶來的效率提升就會更大,形成“代差”級的技術優勢。在未來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這種優勢可以決定企業的生死。
現在行業里比較流行一種說法,將所有的商業模式,都向“挖掘數據價值”的方向靠攏。
數據被視為最寶貴的資源,是一座富礦。而算力則被視為是挖這座礦的工具。通過算力對數據進行處理,就能挖掘巨大的數據價值,創造財富。
挖掘數據價值的過程,被細分為產生數據、傳輸數據、存儲數據和計算數據等四個環節。算力(信息技術)和聯接力(通信技術),相互協作,可以完成這一過程:
首先,我們通過傳感器、攝像頭等設備,采集物理世界的信息,將其轉換成數字比特。然后,再通過5G、Wi-Fi、光纖等通信技術,對其進行傳輸搬運。這些數字比特被保存在硬盤等存儲介質中,然后交給芯片進行計算。計算得出的結果,又被應用于決策和控制。
在人工智能技術的加持下,做出決策和進行控制的主角,甚至可能不再是我們人類,而是AI智能體。
看明白了吧,算力的作用,在數據價值挖掘的過程中顯露無疑。沒有強大的算力,你就完成不了這項工作。
算力的重要價值,也體現在國家競爭力層面。
算力決定了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以及社會智能發展高度。根據IDC、浪潮信息、清華大學全球產業研究院聯合發布的數據顯示,計算力指數平均每提高1點,數字經濟和GDP將分別增長3.5‰和1.8‰。
全球各國的算力規模與經濟發展水平,已經呈現出顯著的正相關關系。一個國家的算力規模越大,經濟發展水平就越高。
毫不夸張地說,算力已經成為國家競爭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 算力的分類
算力服務于整個社會。而社會對算力的需求是存在差異的。這些算力需求,既有來自消費領域的(追劇、網購、打車、O2O等),也有來自行業領域的(工業制造、交通物流、金融證券、教育醫療等),還有來自城市治理領域的(智慧城市、一證通、城市大腦等)。
不同的算力應用和需求,有著不同的算法。不同的算法,對算力的特性也有不同要求。
如今,我們將算力分為三大類,分別是通用算力、智能算力以及超算算力。
通用算力以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器)輸出的計算能力為主。CPU內部有指令集,對運算進行指導和優化,確保了CPU的可靠運行。
按指令集架構的不同,CPU可以分為x86架構與非x86 架構。X86架構大家都比較熟悉,是英特爾(Intel)公司首先開發并長期主導的,具有比較好的生態,市場占有率也比較高。非x86架構的類型比較多,這些年崛起速度很快,主要有ARM、MIPS、Power、RISC-V、Alpha等。
智能算力以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圖形處理器)、FPGA(Field ProgrammableGate Array,現場可編程邏輯門陣列)、AI(Artificial lntelligence,人工智能)芯片等輸出的計算能力為主。尤其是GPU,目前可以說是炙手可熱,一卡難求。
超算算力,則是以超級計算機輸出的計算能力為主。它利用并行工作的多臺計算機系統的集中式計算資源,并通過專用的操作系統來處理極端復雜的或數據密集型的問題,主要應用于尖端科研、國防軍工等領域,價格極為昂貴,但性能也極為強勁。
在數據中心里,也對算力任務進行了對應劃分,分為基礎通用計算,以及HPC高性能計算(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HPC計算,又繼續細分為三類,分別是:
科學計算類:物理化學、氣象環保、生命科學、石油勘探、天文探測等。
工程計算類:計算機輔助工程、計算機輔助制造、電子設計自動化、電磁仿真等。
智能計算類:即人工智能計算,包括: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數據分析等。
科學計算和工程計算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這些專業科研領域的數據產生量很大,對算力的要求極高。
以油氣勘探為例。油氣勘探,簡單來說,就是給地表做CT。一個項目下來,原始數據往往超過100TB,甚至可能超過1個PB。如此巨大的數據量,需要海量的算力進行支撐。
智能計算這幾年非常火,是全社會重點關注的發展方向。在AIGC大模型的帶動下,各個行業都在大力發展智能計算,對智能產生了極大需求。
我們平常提到的數據中心,根據算力類型的不同,通常分為通用數據中心、智能中心和超算中心。
大家平時主要使用的互聯網服務,來自通用數據中心。智算中心是專門進行智能計算的數據中心。超算中心專門承擔各種大規模科學計算和工程計算任務,放的都是“天河一號”這樣的超級計算機。
在算力單元上,現在根據任務分工的不同,也有了更細的劃分。除了剛才提到的CPU、GPU之外,這幾年陸續出現了TPU、NPU和DPU等,也是有特定計算任務的專用計算單元。
█ 算力的趨勢
算力和聯接力是數字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年來,隨著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的不斷深入,整個社會對算力產生了強烈的需求。
在需求的推動下,算力的發展也出現了以下幾個趨勢:
算力需求持續增長
萬物智聯時代的到來,大量智能物聯網終端的引入,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推進,加上AI智能場景的落地,將產生難以想象的海量數據。這些數據,將進一步刺激對算力的需求。
根據羅蘭貝格的預測,從2018年到2030年,自動駕駛對算力的需求將增加390倍,智慧工廠需求將增長110倍,主要國家人均算力需求將從今天的不足500 GFLOPS,增加20倍,變成2035年的10000 GFLOPS。
根據浪潮人工智能研究院的預測,到2025年,全球算力規模將達6.8 ZFLOPS,與2020年相比提升30倍。
想要滿足這樣龐大的算力需求,需要向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首先,不斷提升芯片本身的制程,集成更多的晶體管,提升芯片單點算力。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摩爾定律目前已經逐漸走向物理瓶頸,芯片工藝制程逼近1nm,后續可以提升的空間十分有限,付出的代價也會更大。
其次,建設大量的算力基礎設施,例如數據中心等。通過規模化,滿足全社會的算力需求。
最后,通過東數西算和算力網絡等新的算力服務模式,加強算力的有效利用率,以此適當緩解算力需求增長的壓力。
算力類型加速轉變
前文介紹算力分類的時候,提到算力分為通用算力、智算算力和超算算力三種類型。
事實上,這種分類是最近幾年才開始逐漸形成的。通用算力在算力需求中占主導地位。但是,現在隨著AIGC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智算算力的占比開始迅速攀升。
根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中國綜合算力指數(2023年)》顯示,在目前算力規模中,通用算力規模占比達74%;智能算力規模占比達25%。智算算力雖然占比仍少于通用算力,但增速極快,同比上年增加了45%。這一增速也比總體算力增速更高。
換言之,AIGC大模型的發展,顯著推動了智算算力的需求。算力領域的整體架構正在發生變化,智能算力需求正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
這也意味著,在后續的算力基礎設施建設中,智算中心的建設比例將顯著增加。智算產業的發展也將進入一個黃金發展期。
算力服務泛在流動
早期的大型機時代,算力以集中化的方式提供服務。PC出現后,算力開始進入用戶側。上世紀90年代手機和互聯網的流行,打破了算力的空間固定,開始“移動”起來。
在移動芯片的不斷迭代升級下,用戶手機終端的算力不斷增長,幾乎可以和PC芯片相提并論。
另一方面,基于5G、Wi-Fi等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萬物開始互聯。終端的類型開始變得越來越多,并且也都具備或大或小的算力,具備端計算的能力。
云計算崛起之后,算力開始云化,分布化。邊緣計算出現,算力還從云端下沉到通信網絡的各個層級。
這一切,都標志著算力開始流動,遍布于云管端的各個角落。這就是算力泛在化。
剛才提到的算力網絡,其實也是算力泛在化的一種體現。
算力設施綠色低碳
算力支撐了整個社會的發展,但是,它所帶來的能耗問題,也日益顯現。
根據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數據中心總用電量為2166億千瓦時,占全國總用電量的2.6%,相當于2個三峽水電站的年發電量,1.8個北京地區的總用電量。
如此恐怖的耗電量,對我們實現“雙碳”目標造成了很大壓力,也嚴重影響了世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于是,想方設法降低算力的能耗,成為整個行業的重點研究方向。
算力的綠色低碳,有很多種實現途徑。通過基礎理論研究、材料工藝升級、研發技術創新,對算力基礎設施進行功耗控制和改良,是從源頭上進行節能減排的最有效手段。
除此之外,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占比,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也是算力綠色發展的關鍵。
目前,在算力的各個環節進行節能減排研究,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果。算力的綠色化發展,整體前景比較非常樂觀。
根據《綠色發展2030》報告的預測,到2030年,全球數字基礎設施能效將提升100倍,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超50%,行業數字化滲透率達到50%。
新型算力的探索加速
算力需求的不斷增長,對傳統半導體芯片技術形成了巨大壓力。半導體制程進入瓶頸后,越來越多的專家開始研究新的算力技術理論,例如量子計算、光計算、類腦計算等。
量子計算通過利用量子疊加態和量子糾纏態,具有超越經典計算機的計算能力。光子計算(也稱為光學計算)是一種利用光波進行數據處理、數據存儲或數據通信的計算方式。而類腦計算通過模擬大腦的神經網絡和突觸連接,實現了智能的學習和決策能力。
這些新型的算力領域目前都處于研究階段,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面臨著不少困難。
一旦在這些領域有了真正的突破,傳統的算力框架將被徹底顛覆,人類社會又將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好啦,以上就是今天文章的全部內容。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
- 推薦
- 觀點
- 制造
- 批發零售
- 房地產
- 住宿餐飲
- 金融
- 銀行
- 保險
- 證券
- 基金
- 交通物流
- 能源化工
- IT/互聯網
- 建筑
- 農業
- 教育
- 醫療衛生
- 采礦
- 租賃/商務服務
推薦
-
一年一度的中國數字化年會將于11月28日-30日再次攜手成都,為數字化轉型決策者們打造一場不可錯過的年度數字化盛宴!
-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變革時代,我們將于11月28日-30日在成都舉辦“2024中國數字化年會”,匯聚行業精英與各界力量,共同探討數字化時代下的轉型策略與路徑。
-
11月28日-30日,中國數字化年會將于成都正式開幕,本屆年會以數智萬象 無界新生”為主題,設置2場主論壇、1場高峰論壇、5場專題論壇、4項特色活動、2場頒獎典禮等14項活動,以及2天數字化轉型供需對接展。
-
零次方科技發布了其首款人形機器人,可以在多種不規則路面、復雜地形中長時間穩定行走,且具備優秀的抗干擾性能,即使受到各方向的強沖擊也能保持穩定站立。
-
近日,第四屆“青年科學家502論壇”在南方科技大學舉行,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做了《通用人工智能時代,我們應該怎樣思考大模型》的主題演講,并給出了他對大模型的10個思考。
-
深度解析Meta Reality Labs的生態布局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