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開展和衡量IT部門的降本增效工作
2023-05-26
來源:SecUN安全付
最近一段時間,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還承擔了組織部門降本增效工作;結合過往的工作經驗,在思考和總結的過程中,發現沒有人能夠很好地回答一些本質問題,就像至今沒有人能夠很好地回答“如何衡量安全的價值”一樣。于是做了一些深入思考、嘗試給出一些結論,但痛苦的是,極少有人能夠與我交流這個話題,于是只能寫出來、拋磚引玉,希望更多的IT管理者、人力資源從業者、CIO參與進來,共同思考、改進。考慮到有點不務正業,就匿名了,有興趣的話可通過本文發布的網站、公眾號交流。文章書寫過程中得到了3位HR朋友的指點,在此謝過。
在這個過程中,我主要回答2個問題。
1.如何有效地開展IT部門的降本增效工作?
2.如何有效衡量IT部門的效能?
第一篇:如何有效地開展IT部門的降本增效工作?
這一篇的問題相對比較好回答,也存在一些通用、有普遍共識的的答案。
一、我理解的降本增效是什么?
1.降本、提質、增效是一體的,三者的內涵和目的是一致的。
2.增效的“效”包含效率和效益兩層含義,但最終是為了“效益”。
3.降本增效是企業經營的永恒話題,不是階段性任務。降本增效最終是為了讓企業獲得經營業績的增長,這其中包括規模、收入、利潤的增長,在不同發展階段對這三者的側重可能有不同傾向。企業應該有專門的團隊、部門應該
有專人對降本增效負責。
4.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和效率、提高成效應該要從IT部門的業務全鏈條看、從最終效果看,不能只看單個環節的降本和增效。
二、對成本結構的分析
既然要講降本增效,我嘗試按照自己的理解對成本進行了分解。不一定全面,各位看官可以在這個框架上豐富完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IT部門的降本增效應該怎么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篇:如何有效衡量IT部門的效能?
一、背景
2021-2022,很多公司的效益都不太好,于是我聽說各家公司的領導、人力部都提出IT部門要降本增效,潛臺詞一般就是“不招人”;但是IT部門作為一個公司的中后臺部門,并不直接產生效益,導致IT工作的效益很難度量。當下,“數字化轉型”浪潮席卷諸多行業,如果需要針對IT部門持續加大財務、人力資源投入,也需要回答各級領導的常見問題:“IT投入這么大,到底值不值?”“IT部門的效能如何評估?”“某個業務條線、IT模塊申請增加財務預算、人力投入,如何判斷給不給、給多少?”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請教了多位HR人士和CIO,都沒有得到特別滿意的答案;有些CIO、HR人士其實也需要回答這個問題,于是就會采用一些曲線救國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也給我回答這個問題提供了一些思路和靈感。
二、初步思路
1、如何回答上面的問題?
回答“值不值”“效能”問題,核心是要回答“IT部門的價值是什么?”“IT部門的投入產出比怎么樣?”如果價值高、投入產出比高,就應該投入、值得投入;如果價值和投入產出比持續提升,就應該堅持投入。
從上推導,我試圖從團隊價值、團隊效能來回答上面這個問題。
2、如何衡量IT部門的價值?
對于金融企業的IT支持部門,價值體現在三方面:穩定性(別出事、別讓業務遭受損失)、敏捷性(快速交付需求或者比競爭對手更早上線、搶占客戶先機)、成長性(技術先進、有預見性、可拓展—實質也是省未來的錢)。這些是業務視角關注的價值,適合講故事、要資源,但是總體偏感性認知、不太好量化和對比。
對于互聯網企業、制造業和高科技企業的IT團隊,由于行業差異,其自身的核心價值參考上面的模式提煉后,基本上是交付快速(高效率)、綜合成本低(從需求到交付到運營的綜合成本)、技術領先于同行、重塑業務流程并創造新的業務價值和收入。
3、什么叫效能?什么叫高效能團隊?
最近這幾年,“效能”一詞用的比較多,但翻遍各種專業書籍、請教過好幾個研發領域的專家,都沒有人能夠回答“到底什么是效能”的問題,每次我給專家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都是顧左右而言他,搜索出來的結果也是千奇百怪。但是很奇怪,這個詞這幾年用的無比廣泛。每次看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心里面都有無數只羊駝在奔跑。
罵完之后,還是要回答問題。經過持續琢磨以及一位領導的點撥,我得到一個結論:“效能”的定義無外乎“多快好省”,“好”應該是質量高的含義,如果更高級一些的做法,“好”不僅僅是達成業務部門提出的需求和期望、而應該是交付業務價值(這兩者之間的差異就不在這里討論了),因此“效能”同時包括了效率、效果和成本的含義,效能應該是一個包含了投入和產出的名詞,照這么看,“效能”的本質定義應該就是投入產出比。不知道各位專家們是否認同這個定義?
考慮到回答“到底什么是效能”是為了回答“如何評估團隊的效能”,因此我決定不糾結“效能”的定義,轉而挖掘出我比較認可的這樣一個定義:高效能團隊是一個組織呈現出高效率的工作過程(多、快),高效益的工作成果(好),以最適當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省),以及高正能量的組織面貌,從而實現組織的可持續發展。
4、如何度量和評估IT部門效能?
根據上述定義,IT部門效能=部門工作績效*20% + 投入產出比*50% + 組織效率*10% + 員工工作效率*20% 。權重可以根據每家公司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
|
|
|
|
|
|
|
|
|
||
|
|
|
|
|
|
(1).“IT部門績效”一欄,一定要有體現“核心價值”的核心考核指標,這樣才能在“效能評估”中體現“核心價值”的導向。
(2).如果以上指標有重疊的細項指標,可以在測算時刪除、避免重復計算。比如協作單位對IT部門的滿意度打分,如果在工作績效中已經有體現,則“組織文化氛圍”中可以刪除。比如“員工工作效率”可能在“部門績效”的“快速交付”中已經體現,則可以刪除“員工工作效率”的維度。
(3).在投入產出比環節,最終結果有2個細分維度,一個看IT的總投入產出比,一個看各個業務線的IT總投入產出比。總體上,“投入產出比”數據是“跟自己比”,積累數據之后、分析增量投入后對業務產生的增量價值。
(4).在與一些同行交流的過程中,有人提出“組織效率”維度可以刪除,原因是這只是IT部門效能的另一個角度的反饋,如果加入進去會造成重復測算。關于這一點,看起來目前是有爭議的,大家選擇性采用就好。
(5).以上指標綜合測算后,測算結果宜用于度量和評估,但不宜用于考核。尤其組織文化氛圍、工作效率的指標,一旦納入考核就容易形成造假;且這兩個指標宜采取“發現異常則介入、輔導,做的好的也不予獎勵”的做法,否則也容易形成造假。
根據以上指標的度量和對比,可以度量、評估IT部門每年的效能狀況。從效能評估,就可以發現短板、推動問題的解決;也就是說,效能評估數據是“跟自己比”。如果效能提升了,老板就容易得出決策“繼續投人投錢!”
但這里需要提醒讀者注意的是,這種評估、決策方式屬于事后評估,會造成決策的滯后性。因此,如果需要的話,建議結合業務條線的競爭策略制定IT投入策略。如果這條業務線要做趕超,那么趕超對象是誰、對方在這條線的IT是否形成競爭優勢?如是,那么IT就需要在這條業務線激進投入,具體去研究趕超對象在這個業務線上的IT投入、團隊規模、系統建設等等,有的放矢,輔助業務部門的進攻,業務部門比較容易認同。
5、如何度量和評估某個技術領域、技術團隊的效能?
我的答案是“不用評估”。因為此處常見場景是:某個技術團隊說要加人、增加投入,怎么辦?只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可以。同時,絕大多數IT部門連自己的部門效能評估都沒搞定,如何說服下面的技術團隊開展效能評估。
如果該領域、團隊可以直接和業務條線對接(如零售研發團隊對接零售條線,機構研發團隊對接機構條線),則納入該業務條線總體成本投入。業務說要加,只要價值增量明確、合適就加,不符合就不加。
如果該領域、團隊無法直接和業務條線對接(如職能團隊、平臺團隊),則總體上由HR控制這部分的人力成本費用,把編制的決定權留給部門負責人。這樣,讓負責人決定是加人解決問題,還是不加人、但是加薪來解決問題。同時為了應對人力市場變化,可允許這部分人力費用每年增長5-10%(不一定是這個數字,但是略低于市場增幅),這樣就控制了人力費用的增長,由此倒逼職能和平臺團隊為整個部門增效、提效。
回答這個問題的同時,建議IT部門和HR部門最好在IT部門的人力成本控制方面達成一致,IT部門負責人在公司總體人力成本的框架下對人力成本的控制成效負責,但HR部門不控制人力編制。這樣,IT部門負責人就可以決定,我是要多招人、降低人均薪酬,還是提高人均薪酬、挖掘人員潛力。
- 推薦
- 新聞
- IT/互聯網
- CIO
- CDO
- IT
下一篇
推薦
-
11月28日-30日,中國數字化年會將于成都正式開幕,本屆年會以數智萬象 無界新生”為主題,設置2場主論壇、1場高峰論壇、5場專題論壇、4項特色活動、2場頒獎典禮等14項活動,以及2天數字化轉型供需對接展。
-
零次方科技發布了其首款人形機器人,可以在多種不規則路面、復雜地形中長時間穩定行走,且具備優秀的抗干擾性能,即使受到各方向的強沖擊也能保持穩定站立。
-
近日,第四屆“青年科學家502論壇”在南方科技大學舉行,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做了《通用人工智能時代,我們應該怎樣思考大模型》的主題演講,并給出了他對大模型的10個思考。
-
深度解析Meta Reality Labs的生態布局
-
TeleAI 李學龍團隊提出具身世界模型
-
2024 年 10 月 14 日,第 44 屆中東海灣信息技術展(GITEX Global)在阿聯酋迪拜開幕。紫光股份旗下新華三集團重磅亮相展會,以"精耕務實,為時代賦智慧"為主題,全面展示了公司"云-網-安-算-存-端"的全棧技術能力與國際生態合作成果。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