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遠程關閉”白俄總統專機?還有什么是物聯網不能控制的...
2023-04-06
來源:物聯網智庫
上個月,美國財政部宣布了一項制裁措施:對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的專機波音737客機實施制裁。美國財政部聲稱,白俄羅斯政府的一架波音737客機EW-001PA,是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的總統專機,而由于盧卡申科被美國政府制裁,所以美國政府要制裁這架客機。
可如何制裁一架飛機呢?
美國政府首先宣稱,白俄羅斯的總統專機現在已經是美國財政部的“被凍結財產”。更有傳言稱,美國方面通過技術手段,凍結了盧卡申科的波音專機,從而令其發動機不能啟動。也就是說,雖然這架波音客機處于白俄羅斯境內,但美國卻可以遠程控制這架客機,而控制的途徑,則是由美國政府給波音公司下達命令,命令波音公司關閉白俄羅斯的這架總統專機的發動機,讓這架總統專機變成一堆廢鐵。
真的可以“遠程關閉”總統專機?
具體來說,傳言稱這架飛機已被美國“鎖定”,甚至波音公司的“后門程序”已經在這架飛機上啟動,一旦上天就會被關閉發動機,最后機毀人亡。
不過,如果仔細想想就可以反應過來,如果美方真的有這種操作,就相當于對全世界宣告,在航空領域的諸多重大外購設備、器件、系統都有可能被預設后門,在特定時期可以被用于起到特殊的威懾作用。
而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實其實是,這架編號為EW-001PA的波音737總統專機在被制裁后的第三天還在飛行,當天這架飛機還圍繞明斯克機場轉了兩圈,飛行記錄也可以被查詢到。
此外,通過外媒報道也可以得知,伊朗在當年的特殊時期之后,也一直在使用繳獲的波音飛機,至今還有747和麥道 -82系列在境內使用,如果美國真的可以遠程控制飛機,想必不會幾十年來不聞不問,不采取任何措施,就這么一直看著這些飛機為他國提供服務。
不過,雖然此次事件是謠言,但近十年被曝出的各種網絡安全事件在一定程度上也為大家敲響了警鐘:
2013年,“斯諾登事件”曾火爆一時,他向全世界揭發了美國政府從互聯網巨頭收集用戶數據信息的丑聞,引起國際社會的一片嘩然;
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期間,俄羅斯黑客組織襲擊了希拉里·克林頓的競選團隊,泄露了大量敏感信息,引起了廣泛的爭議和調查;
2017年,全球范圍內爆發了“想象中的勒索軟件”攻擊事件,影響了全球超過150個國家的數百萬臺計算機,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2018年,Facebook公司因為劍橋分析公司利用其平臺獲取用戶數據,導致數據泄露事件而遭到廣泛批評;
2021年,美國最大的油氣管道被黑客挾持,直接導致美國東海岸8800公里汽油輸送“大動脈”癱瘓,首都華盛頓和東部17州,全部進入緊急狀態;
2022年,奇安盤古發布一份研究報告,披露了來自美國的后門——“電幕行動”(Bvp47)的完整技術細節,該實驗室稱這是隸屬于美國國安局的超一流黑客組織——“方程式”所制造的頂級后門,用于入侵后窺視并控制受害組織網絡,已侵害全球45個國家和地區。
美國法律似乎也在助長“不良”行為
自“9·11”事件后,美國以“反恐”和“國家安全”為名,在全球大搞監聽,并為此頒布多項法案,給濫施監聽的行為“保駕護航”。2001年,美國頒布《愛國者法案》,允許美國情報機構采集美國公民及非公民的個人信息,包括電話記錄、網絡通訊及金融交易信息等,并在2006年、2010年、2013年三度對該法案涉及監聽的關鍵條款進行延期。直到“棱鏡門”引發越來越強烈的爭議,《愛國者法案》才被終止。
不過,美國似乎還在通過其他的法律手段,讓侵犯隱私和監視變得“合法化”。
1978年,美國《涉外情報監視法》頒布,要求聯邦執法人員通過向法院申請調查令,對外國間諜實施監控和秘密調查,同時限制情報部門監聽美國民眾的通訊信息;2008年時,美國對該法案進行修訂,允許美國國家安全局在無需申請法院許可的情況下,即可監控美國境外的外籍人士;2018年,美國國會批準將702條款有效期延長6年至2023年12月31日。
也就是說,在今年年內,美國國會須進行投票,決定702條款在此之后是否有效。而在近期就有外媒報道稱,美國政府正在以“國家安全”為由發起游說,敦促國會再次延長該條款有效期。
所謂“702條款”,簡單解釋下就是美國情報機構可以在無需法院授權的情況下,命令美國電信運營商和科技公司交出外國用戶的“任何通信信息”,包括電話、短信及互聯網通信內容。僅2021年,就有超過23萬個外國目標成為702條款監控的對象。
不過,美國無論是試圖延長702條款,亦或是開展其他網絡行動,本質目的都與其長期的網絡空間戰略一致,即維持美國對全球網絡空間的態勢感知能力和霸權地位,應對美國面臨的所謂網絡安全威脅,維持美國對全球網絡空間的掌控力。
物聯網設備將成為更大的“攻擊”目標
近日,據國家IPv6發展監測平臺統計,今年2月,我國移動網絡IPv6占比達到50.08%,首次實現移動網絡IPv6流量超過IPv4流量的歷史性突破。在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進入瓶頸期的時刻,物聯網設備和連接數成為新的增長動力。
現在,萬物互聯成為全球網絡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物聯網的部署量也將遠遠超過其他任何網絡系統。對于攻擊者來說,這些物聯網設備將是數百億個新的幫兇,也正成為黑客手中最鋒利的劍,可以用來造成更大的破壞力。例如,2016年10月,美國Twitter、NetFlix、紐約時報和PayPal等公司的服務服務器遭到大規模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DDOS)。這是一次涉及數百萬互聯網地址和惡意軟件的大規模攻擊,攻擊流量來源之一是被Mirai僵尸網絡感染的物聯網設備。初步跡象表明,無數物聯網設備被惡意軟件劫持,用于攻擊服務器的智能設備包括攝像頭和智能家居等。
同時,隨著關系民生的基礎設施不斷升級,在其智能化改造的過程中定會使用更多的物聯網設備和網絡。現在,物聯網覆蓋的領域之深廣,遠不止民航、互聯網設備、精密機床儀器,還在電力設備、高鐵設施、航天航空、地震監測、安保聯絡、交通工具、監測預警、大型機械、船舶、飛行器、供水供熱基礎設施、智慧城市系統、空港物流等方面。如果基礎設施被惡意攻擊,造成的后果將更加不堪設想。
在2015年12月,烏克蘭首都基輔的部分地區和烏克蘭西部的140萬名居民突然發現家中停電,這正是因黑客攻擊所致。在黑客利用欺騙手段讓電力公司員工下載了一款惡意軟件之后,當天黑客就成功攻擊了約60座變電站,先是操作惡意軟件將電力公司的主控電腦與變電站斷連,又在系統中植入病毒,讓電腦全體癱瘓。與此同時,黑客還對電力公司的電話通訊進行了干擾,導致受到停電影響的居民無法和電力公司進行聯系。不僅如此,在當年俄羅斯的斷網測試中,有關部門也在演習期間研究了物聯網設備的風險和弱點,探討了電力供應網絡的建設和使用問題,策劃了有關防范運輸網絡及工業企業網絡風險的演習。
如今的物聯網安全已經變得舉足輕重,為應對潛在的安全威脅,解決物聯網設備安全性問題,政府和企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需要加強對于物聯網設備的安全認證和標準化,從設計、生產到銷售和使用的全流程把控設備的安全性;其次,需要加強對于設備的管理和監控,及時發現和處理安全漏洞和攻擊事件,以減少安全風險;此外,還需要加強對于用戶隱私的保護,加強數據加密和安全傳輸技術的應用,保護用戶的隱私不被泄露;最后,需要提升公眾對物聯網安全的認識和重視,提高用戶的安全意識和防范能力,定期更新設備軟件和密碼,避免使用默認密碼或者弱密碼,減少被攻擊的可能性。
寫在最后
近年來,美國多次以“維護國家安全”為由無理打壓中國企業,污蔑中國通信設備和服務存在安全風險,與此同時,自己卻多次被曝出各種有關網絡安全和攻擊的負面消息,從而導致大國科技博弈的局勢不斷升級。如果美國繼續無節制、無約束地一意孤行,將導致各國在數字領域進一步“脫鉤斷鏈”,加劇全球數字產業鏈和供應鏈的扭曲。在此背景下,我國還是應該頂住各種壓力,堅持在核心科技領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享受物聯網等科技帶來的便利的同時,防范和破解外界的的干擾和蓄意破壞,確保個人隱私、企業資產,甚至國家和社會都得到有效保護。
- 推薦
- 新聞
- 案例
- IT/互聯網
- CIO
- CDO
- 戰略
- IT
推薦
-
11月28日-30日,中國數字化年會將于成都正式開幕,本屆年會以數智萬象 無界新生”為主題,設置2場主論壇、1場高峰論壇、5場專題論壇、4項特色活動、2場頒獎典禮等14項活動,以及2天數字化轉型供需對接展。
-
零次方科技發布了其首款人形機器人,可以在多種不規則路面、復雜地形中長時間穩定行走,且具備優秀的抗干擾性能,即使受到各方向的強沖擊也能保持穩定站立。
-
近日,第四屆“青年科學家502論壇”在南方科技大學舉行,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做了《通用人工智能時代,我們應該怎樣思考大模型》的主題演講,并給出了他對大模型的10個思考。
-
深度解析Meta Reality Labs的生態布局
-
TeleAI 李學龍團隊提出具身世界模型
-
2024 年 10 月 14 日,第 44 屆中東海灣信息技術展(GITEX Global)在阿聯酋迪拜開幕。紫光股份旗下新華三集團重磅亮相展會,以"精耕務實,為時代賦智慧"為主題,全面展示了公司"云-網-安-算-存-端"的全棧技術能力與國際生態合作成果。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