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制智庫理事長新望: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思維對話
2022-01-15
來源:投資者網
制造業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崛起的“底氣”,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力也是舉足輕重。
中制智庫作為中國制造業的思想庫,以及中國制造業企業家的專業交流平臺,以傳播、塑造中國制造業品質、品牌為使命,洞察制造業發展前景,致力于引領制造業企業轉型升級,搭建政府、學界、媒體和制造業企業間的橋梁,為制造業管理者賦能。
日前,《投資者網》邀請了中制智庫理事長兼研究院院長新望博士,來到“思維訪談”欄目進行深度交流。新望對于中國制造業發展脈絡、企業數字化轉型、工業互聯網發展前景等熱點問題,分享了自己的見解。
在談到中國如何從制造業大國走向制造業強國時,新望指出了兩條路徑:一是發展高等教育,通過科技創新推動高端制造;二是高水平地對外開放,內外循環相互促進。同時,他認為未來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是一個大趨勢,數字技術對中國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有很大幫助。
《投資者網》:請介紹一下,近期中制智庫主要在進行哪方面研究,比較關注的重點問題是什么?
新望:我們做了連續七年的中國制造強國論壇,這是一個系列論壇,中制智庫獨家運營。我們這幾年對制造業企業主要是做研究、咨詢、培訓、品牌宣傳等等,最近關注的事情就是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培育。
我們做了隱形冠軍示范工程。所謂隱形冠軍,就是制造業的細分領域的頭部企業。工信部提出專精特新企業的梯度培育工程,全國要培育100萬左右的中小制造業企業的創新型企業,省級的專精特新企業10萬家左右,以及國家級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萬家左右,還有單項冠軍企業一千家左右。從全國到省到中央,是一個梯形的培育計劃,這是未來“十四五”制造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我們配合這個梯度培育工程做了《隱形冠軍》。
《投資者網》:現在常說要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邁進,對此你有什么見解和方法分享?
新望:中國是一個制造業大國。中國的制造業,從2009年開始就是世界第一,所以說中國作為制造業的大國有十多年歷史,這來之不易,值得自豪,值得珍惜。但是,中國還不是世界第一制造強國。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變,是未來十幾年中一個十分重要的任務。
為什么說我們是制造業大國,不是制造業強國?如果只是從規模上來講,我們是一個大國,但是從質量上來看、從結構上來看、從可持續發展能力上來看,我們還比較弱。我們產品的性能和質量等等還和美德日有一定差距。我們的結構,比如說高新技術產品的比重,還有原創產品的比重,都是比較低的。在可持續發展、專利產品、研發投入、低碳發展等方面,也有比較大的差距,所以未來由大轉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國從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就是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我們的制造業處在全球產業鏈中下端。因為我們創造性的東西、專利的收入和品牌的收入還比較低。我們主要掙錢在產品加工這個環節,這是制造還不是創造。
從中國制造走向創造,我認為主要有兩條路:第一是科技、教育支撐。因為很多原創產品,都是要通過研究開發,通過我們的高等教育,通過我們科技創新來實現。從這一點來看,我們制造業的上升空間還很大,高端制造和先進制造方面需要得到科技教育的支撐。第二,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要高水平地對外開放。我們不能說,因為別人想給我們關了開放的大門,我們就自己把自己封閉起來了。我們雖然以內循環為主,但是內外循環要相互促進。不開放,就不知道別人已經創新到什么份上,閉門造車怎么創造?
《投資者網》:世界不斷變化,一系列新技術比如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快速發展,數字化轉型成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必要途徑。在你看來,企業數字化轉型究竟該怎么轉?自身需要構建哪些能力或者做哪些功課?
新望:未來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是一個大趨勢。制造業從發展的最早歷程看來,是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我們下一步就是數字化制造、智能化制造,這是大趨勢,也有可能是一次工業革命級別的變革。
中國制造業應該適應這樣的新環境,適應數字經濟這個大背景,從這點來說,中國的制造業也有可能和西方制造業在一個起跑線上。利用數字化技術對傳統制造業進行升級改造,這是“十四五”規劃提出來的,叫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大數據和我們產業基礎高級化結合起來,和產業鏈的現代化結合起來。產業基礎主要是:基礎原材料、基礎設備、基礎工藝、基礎的零部件、基礎共性技術。這幾個方面如果說和大數據結合起來,和數字技術結合起來,應該對中國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有很大幫助。
《投資者網》:談到數字化轉型,最近一個比較熱的話題是工業互聯網,它被認為是推動數字化轉型的一大抓手,你對此也有很多研究。那么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前景是怎樣的?對于制造類企業來說,工業互聯網有哪些應用場景?
新望:對于工業互聯網,目前有三種認識:一種是工業+互聯網,第二種是互聯網+工業,第三種是工業互聯+網。我剛剛參加過青島的世界工業互聯網大會,我的體會是,工業互聯網應該是以工業為主,或者說以工業為體,以互聯網為用,就是一定要牢牢把握,工業互聯網是一個做工業的概念,不是一個做網絡的概念。它是實體經濟,不能最后做成虛擬經濟。所以我覺得工業互聯網非常重要的就是抓住應用場景,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一定是制造業、工業,而不是去搞互聯網。
可以先從制造業的數字化開始,在數字化的基礎上再加一個網絡化,然后在數字化、網絡化的基礎之上再加一個智能制造。所以工業互聯網應該是在數字經濟這個大背景之下來看工業,在智能制造這個大背景下來看工業互聯網。我們對工業互聯網的認識,一定和制造業結合起來。
《投資者網》:最近全球芯片短缺的問題受到廣泛關注,目前中國芯片制造技術到底處在什么水平,在發展上遇到了哪些瓶頸?
新望:目前全世界都在缺芯,芯片荒。我覺得可能有兩個情況:一是疫情把芯片的全球產業鏈打亂了。有些地方產業鏈斷裂,有些地方不連貫,就導致全球芯片產業鏈像齒輪里面加了沙子一樣,使它不流暢甚至不暢通。
第二,疫情的到來極大地加快了數字技術的發展,人們開始更多靠網絡來辦事。我們很多事都是通過微信,通過互聯網就可以辦了,所以,人對數字經濟的需求由于疫情而高漲,對芯片的需求也有所上升。需求的增加造成了目前的芯片荒。
中國的芯片面臨了一些另外的問題,例如一些“卡脖子”的現象,現在芯片國產化力度很大,但是芯片的產業鏈比較復雜。缺芯的問題也不是一兩年,甚至兩三年就可以解決的,因為它的產業鏈比較長,它是一個很特殊的高端制造業。譬如說在芯片的制造設備上,全世界就那么一兩家。在產業鏈的頂端設計軟件等環節,我們和美國德國日本還是有差距的。這些方面如果要追趕上,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在一些輔助材料上,我們也是被嚴重“卡脖子”。
除了設備、設計軟件之外,生產制造,我們自己現在也有加工,在測封上,也就是最后的封裝,中國應該是全世界上比較先進的。
《投資者網》:“碳達峰”“碳中和”是我國“十四五”期間的重點任務,這也意味著經濟結構、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會發生深層次變革。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制造業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企業要想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需要作出哪些改變?
新望:2021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是三個對氣候問題做出貢獻的專家,國際社會對于全球氣候變暖的認識相當一致,而且中國也承諾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我國制造業有兩個極限,一個是能源的對外依賴達到了極限,第二是環境的承受已經達到極限,包括水、空氣、土壤。即就說立馬不要污染,但要把已經污染的環境改造過來,也還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所以我們必須轉變原來的制造業發展模式。
我們原來叫“三高三低”,高投入、高成本、高污染,然后是低價格、低質量、低品牌,所以必須要走綠色制造。“中國制造2025”有五大工程,其中一個就是綠色制造工程,我們必須要適應大的趨勢。而且現在人們綠色消費的需求越來越多,消費端都在綠色化,制造端也要適應這個趨勢。當然,這也是一個機遇,因為綠色發展時代一旦到來,可能我們的制造業能夠找到一個新的廣闊天地。
- 觀點
- 新聞
- 制造
- CIO
- CDO
- IT
- 生產制造
推薦
-
一年一度的中國數字化年會將于11月28日-30日再次攜手成都,為數字化轉型決策者們打造一場不可錯過的年度數字化盛宴!
-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變革時代,我們將于11月28日-30日在成都舉辦“2024中國數字化年會”,匯聚行業精英與各界力量,共同探討數字化時代下的轉型策略與路徑。
-
11月28日-30日,中國數字化年會將于成都正式開幕,本屆年會以數智萬象 無界新生”為主題,設置2場主論壇、1場高峰論壇、5場專題論壇、4項特色活動、2場頒獎典禮等14項活動,以及2天數字化轉型供需對接展。
-
零次方科技發布了其首款人形機器人,可以在多種不規則路面、復雜地形中長時間穩定行走,且具備優秀的抗干擾性能,即使受到各方向的強沖擊也能保持穩定站立。
-
近日,第四屆“青年科學家502論壇”在南方科技大學舉行,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做了《通用人工智能時代,我們應該怎樣思考大模型》的主題演講,并給出了他對大模型的10個思考。
-
深度解析Meta Reality Labs的生態布局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