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核心就在這幾個管理思想
2024-11-05
來源:大話數字化轉型
數字化轉型的本質目的是提升管理質量和業務能效,背后的管理學思想與傳統管理學是一脈相承的。
數據資產的開發和數據平臺的構建,只是工具和手段,并非最終的目標。不了解數字化轉型背后的管理思想,也就無法真正在業務中很好地應用數據科學技術推動轉型“大計”。
1. 數字孿生
數字孿生是轉型工作的一大基礎建設。先要完成對傳統的組織實體和業務活動的數字空間表示,才能開展各類數字化的場景建設和應用。
數字孿生的客體對象,包括基本的物理對象屬性、特征,也包括物理對象活動階段和實施效果。
數字孿生不同于仿真,是相較于仿真更為寬泛的概念。仿真是為了達到研究目的,而數字孿生是為了實現“效率”價值,包括研究和設計效率,也包括管理和運營效率。
2. 數據驅動
同樣是涉及到軟件系統的研發和交付,數字化與傳統的信息化活動的本質區別在于,信息化的系統設計,如傳統SaaS,是流程驅動的模式,而數字化的系統設計則是數據驅動的模式。
數據驅動的前提假設是,業務現狀和問題已經在數據記錄中充分反映,通過對企業積累的數據進行分析和挖掘,可以提煉有價值的業務信息。
數據系統或平臺的建設旨在圍繞業務全流程和數據價值鏈展開。在此基礎上,通過實施數據驅動的“轉型”策略,輔助用戶對業務流程和管理決策進行科學改進。
3. 數據感知
與數字孿生配套的一個概念,即數據感知,是對整個業務體系建立相適應的數據資源獲取能力,目的是實現數據流,信息流和業務流彼此之間能夠高度統一。
因此,建立數據中臺只是為了提高數據的治理和應用效率,同時還要注重源端業務系統的能力改造提升,對于難以改造的“舊系統”,RPA機器人等技術也是常見的數據源保障型策略。
對于新建系統,可以在項目早期就開始規劃數據采集相關的技術指標,并納入技術架構標準,即系統建設不僅要滿足基本的業務流程,還要滿足分析型的需求。“轉型”的最終效果,應該是達到一種業務全域感知的綜合能效。
4. 柔性協同
數字化企業將變得更有“彈性”,在數據貫通的基礎上,很多業務板塊和條線之間的邊界也更加模糊。部門之間,業務之間需要具備柔性協同能力。為了滿足特定的數字化業務場景,必須在流程上和數據上“打通”。
要想做到柔性協同,需要擁有組織機制方面設計。成立專門的項目攻堅小組和數據治理團隊來負責指導或實施。
除此以外,柔性協同還涉及到上下級單位之間的聯動配合。哪些事項在本層單位內部處置?哪些問題需要上報上層單位來負責?這些問題都需要有效率和規范雙重方面的考慮。
5. 知識賦能
數據的高階表現形式是知識,知識可以提高業務活動的規范性和專業性,通過與AI技術相結合,實現業務的自動化和智能化。
知識更多來源于非結構化數據,例如企業的文本格式資料,很多AI應用本質都是在做知識查詢和知識推理。
企業通過數字化轉型可以推動知識資產的沉淀和共享,促進各類業務人員工作效能的提升,加速人才培養。
“小K”(NoteKeeper) 是小劉老師團隊自主研發的一款 基于LLM大模型 的知識應用平臺(類ChatGPT應用),該平臺的核心功能定位在于 — 高效整合企業中的各類知識資源,通過智能問答的方式提供便捷高效的知識應用服務。
針對用戶上傳的文檔資料進行自動語義解析,提煉重要觀點(直接的和間接的)、結論、數據,通過RAG的模式輔助業務決策。同時,利用LLM的自動續寫能力,自動生成專業性文檔材料的初稿,提高知識成果輸出效率。
- 新聞
- 銀行
- IT/互聯網
- 科研/技術服務
- 通信
- 軟件信息
- CEO
- CTO
- CIO
- CDO
- 工業互聯網
- 智能制造
- 人工智能
- 研發
- 生產制造
- IT
推薦
-
11月28日-30日,中國數字化年會將于成都正式開幕,本屆年會以數智萬象 無界新生”為主題,設置2場主論壇、1場高峰論壇、5場專題論壇、4項特色活動、2場頒獎典禮等14項活動,以及2天數字化轉型供需對接展。
-
零次方科技發布了其首款人形機器人,可以在多種不規則路面、復雜地形中長時間穩定行走,且具備優秀的抗干擾性能,即使受到各方向的強沖擊也能保持穩定站立。
-
近日,第四屆“青年科學家502論壇”在南方科技大學舉行,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做了《通用人工智能時代,我們應該怎樣思考大模型》的主題演講,并給出了他對大模型的10個思考。
-
深度解析Meta Reality Labs的生態布局
-
TeleAI 李學龍團隊提出具身世界模型
-
2024 年 10 月 14 日,第 44 屆中東海灣信息技術展(GITEX Global)在阿聯酋迪拜開幕。紫光股份旗下新華三集團重磅亮相展會,以"精耕務實,為時代賦智慧"為主題,全面展示了公司"云-網-安-算-存-端"的全棧技術能力與國際生態合作成果。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