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Inclusion?外灘大會今天上午在上海開幕。在開幕式主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之江實驗室主任、阿里云創始人王堅分享了他對于AI、AI+和AI基礎設施的思考。他指出,AI+不是AI和產業的簡單結合,而是數據、模型和算力的組合,云計算就是AI時代的基礎設施。
王堅回顧了人工智能的發展歷程,雖然人工智能有很長的過去,卻只有很短的歷史。圖靈等科學家從上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就有很多與人工智能有關的思考,但2017年谷歌提出Transformer這件事情,才讓人工智能重新回到大家的視野,形成對產業上的影響。
王堅分析,從ChatGPT到AlphaFold、到天氣預報,這是三個跨度非常大的應用。但是它們背后有一個最基本的東西,就是Transformer。2017年以前的人工智能,和今天說的人工智能有很大區別,所以說人工智能只有7年的歷史。
王堅認為,如果ChatGPT在人工智能+這個邏輯下,ChatGPT不是一個應用,而是應用平臺。如果把GPT再拆一拆,變成一個基礎模型的話,事實上Chat就是一個應用,所以ChatGPT就是GPT+Chat。Chat不是一個簡單的應用場景。大家都知道微軟在跟Open AI合作過程當中,不只是做了Chat,其實他們到比爾蓋茨家里討論了GPT這樣的東西可以用到什么場景,最后只有Chat是最革命的,所以變成了產品。
王堅表示,當我們講“人工智能+”的“+”時,不是加什么東西,而是怎么加,更重要的是一個機制創新。這個創新就是數據、模型和算力的組合。當數據、模型、算力的規模都有了巨大的變化,這時就一定要引入新的東西,那就是AI的基礎設施。
王堅說,一個事情要談到基礎設施的時候,就是一個技術滲透的終結的形式。什么技術會對人類產生最長遠的影響?就是它變成了基礎設施。他援引紅杉資本的觀點,在云時代、移動時代、AI時代,基礎設施就是云計算。
王堅最后總結道:“當你看AI、AI+、AI基礎設施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這個世界不但技術在革命,機制也在革命,基礎設施也在革命。沒有比這三項革命在同一時間發生再令人激動了。我想這些革命正在創造未來。”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