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相信人形機器人
2024-08-27
來源:光錐智能
悶熱的場館里,興奮的議論聲,所有人生怕錯過這場AI讓機器人進化的盛宴。
人山人海的會展現場光錐智能拍攝
8月21日,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WRC)在北京開幕。在這場由169家企業攜600余款產品的展會中,具身智能以幾乎單獨“承包”一個場館的陣仗,27家公司的人形機器人和機器狗吸納了最多的觀眾。
在眾多機器人的演示中,光錐智能發現各家企業執行復雜任務的能力明顯變強,實用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相比去年機器人更多演示跳舞、對話、走兩步的簡單任務能力,今年有偉景智能機器人摘水果、優必選機器人檢修汽車、星辰智能機器人寫毛筆字、加速進化的人形機器人足球比賽。宇數科技在表演了連續側身翻跳躍的機器狗外,還帶來了定價9.9萬元的人形機器人——G1。在眾多廠商機器人的能力演示和價格的發布中,人形機器人距離走向現實的時刻越來越近。
宇樹科技G1機器人動作演示
“大模型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人形機器人的進步。”
科大訊飛副總裁、研究院院長劉聰對光錐智能稱,不管是“大腦”感知和理解的能力,還是“小腦”的運動控制能力都大幅提升。
進一步,逐際動力聯合創始人兼COO張力認為,AI的進化讓機器人實現了跨越式的提升,“通用人工智能讓軟件、算法能夠幫助機器人去實現很多以前根本完成不了的事”,
隨著AI大模型的突破,今天的人形機器人開始向著自動駕駛的方向發展。在借鑒了端到端大模型讓汽車一邊理解世界,一邊快速迭代的進化中,機器人也展現出了能夠理解復雜指令和學習更流暢的動作。 同時,在大模型訓練需求下,人形機器人也來到了數據驅動智能迭代的階段。而各家機器人廠商也在試圖從家用、工業、倉儲物流、零售等一系列場景中占得一席之地。希望以單一場景為中心取得數據和迭代的閉環后,打通不同領域,最終走向通用。
盡管在過去AI發展的十年中,機器人曾經歷多次希望和幻滅。但通過本次機器人的明確進化方向,星塵智能創始人來杰興奮地稱,“下一個十年,最值得做的就是人形機器人”。
機器人正在掀起一場資本、技術和產業的共同狂歡。
資本相信人形機器人
“這兩年看到最多的投資,除了大模型就是機器人”,劉聰對光錐智能稱。
雖然人形機器人行業尚處能力演示的階段,但投資者和創業者們都知道,不能錯過這場風口。
在回顧近一年來的投資趨勢后, 我們發現人形機器人作為熱度最高的機器人終極形態,技術和難度都最高的同時,也在資本市場中占領了高地。
創業者層面,IT桔子數據顯示,2023年1月至今國內共成立了29家人形機器人公司,其中有22家已經獲得至少1輪融資。其中,由前華為天才少年“稚暉君”創立的智元機器人,在成立17個月就完成了七輪融資,投前估值已達70億元。
站在資本的角度,根據《中國電子報》的不完全統計,2024年上半年全球人形機器人領域融資事件超過22起,融資金額超過70億元。對于人形機器人的投資熱情,不少投資機構的布局堪稱“掃貨”。
藍馳創投合伙人曹巍表示,在機器人領域已經投資了超過10家早期項目。經緯創投更是手握宇樹科技、智元機器人、銀河通用、星塵智能,四家人形機器人公司的“明星天團”。
“行業和資本都對機器人的未來很樂觀,畢竟這是個萬億的市場”。在大會現場,優必選全球營銷總監李卓對光錐智能稱。
于是,人形機器人在軟件、硬件、資本推動、前沿應用效果的共同作用下,成了AI時代最熱門的賽道。
以宇樹科技在2023年初才開始探索人形機器人的經驗為例。之前不做人形機器人的理由,王興興認為,“全球人形機器人的控制技術,大家都做的不是特別理想。性能上不去,達不到實用或者干活的階段,所以過去很多年都沒做人形機器人”。
如今,隨著機器人軟硬件技術升級,人形機器人正逐漸從實驗室走到實際的運用場景中。今年7月,馬斯克稱特斯拉工廠已有兩臺Optimus機器人在進行電池搬運工作。在本次機器人大會現場,我們也看到了優必選的人形機器能執行簡單的汽車質檢任務。
優必選機器人演示質檢場景
誠然,以人類熟練工的角度來衡量,機器人“員工”的效率還是太低。但若是與規模疊加,人形機器人24小時連軸工作的特性,還是吸引了汽車、物流、科研院所、AI科技等不同行業的嘗試意愿,共同催促著人形機器人的交付進程。
“在2022年底,我們還沒做人形機器人,但已經有一些客戶找我們想買人形機器人了”,王興興認為宇樹科技的人形機器人進展都是順勢而為的結果。
不過,獵豹移動董事長兼CEO、獵戶星空董事長傅盛認為機器人行業還有很多方面需要打磨,尤其是“兩條腿走路”的人形機器人要面臨物理學的限制,“雙足機器人的技術過于復雜,它必須依賴于機械結構。機械結構的迭代不會像自動駕駛那么快,每年能進步的幅度不多。”
但總之,行業內的玩家們在人形機器人的預計成熟時間上,達成了基本的一致意見。李卓對光錐智能表示稱, “預計行業還有3-5年才能徹底成熟”。
在頭部創業者們看來,此時此刻的人形機器人恰如2019年,特斯拉剛推出FSD芯片、百度Apollo剛拿到多張測試牌照的自動駕駛,一切都充滿了希望。
一切,都是因為人形機器人在本輪AI大模型的影響下,實現了根本性的改變。
AI進化,機器人更像人
“一個是大語言模型,另一個是端到端算法。”
光輪智能創始人兼CEO謝晨如此總結著本輪機器人進化的最大原因。
在大會現場,無論是人形機器人、機器狗,甚至差異化設計的餐飲機器人都表現出了“更合理”的動作表現。以一年周期為對比,今年大會上的機器人操作明顯流暢了許多。
較為明顯的例子,可以從機器人做冰淇淋這一簡單任務中看出。在去年的世界機器人大會上,機械臂的運動基本上是單調地執行“轉圈”。而今年遨博智能的冰激淋機器人動作明顯更加流暢,機械臂僅轉了一圈,就將冰淇淋接了出來。
2023年(上)和2024年(下)冰淇淋機器人的動作表現對比
不同的動作流暢度,意味著機器人任務執行的底層邏輯發生了改變。
“原先機器人操作設計是模塊化的,底層是學習加規則混合的方案。”星海圖聯合創始人、清華大學交叉信息學院助理教授、MARS Lab主任趙行解釋稱, “這種模式有點像之前自動駕駛的物體檢測-決策-規劃-控制的過程。例如做一個抓取策略,之前我們要對物體進行檢測、狀態和姿態估計。但現實情況的物體大多沒什么姿態可言,就像一張紙鋪在桌子上,很難定義姿態和關鍵點。”
這與自動駕駛的發展過程如出一轍。此前的機器人動作規劃與自動駕駛發展到“端到端”前,遇到得是同樣的問題—— 在特定場景的開發模式下,只能靠規則寫有限的動作,無法適應真實世界的無限場景。
機器人只能操作有限形狀和種類的物體,就像是自動駕駛只能在封閉路段使用一樣“雞肋”。而有了“端到端”的機器學習之后,如同汽車能夠自己學習如何掉頭一樣,機器人也能學習如何抓取不同形狀、顏色、柔軟程度不同的物體。
優必選機器人聽指令抓東西
參考自動駕駛結合大模型的趨勢,機器人在結合了多模態大模型后,也開始能理解現實世界。在現場,銀河通用機器人展示的便是藥店值班的場景。機器人在拿取貨架上的藥品之余,看到有東西掉到地上還能自己撿起來。
銀河通用機器人演示藥店值班場景
AI大模型對于機器人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劉聰認為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大模型顯著提升了機器人解決復雜任務的能力,根據理解,把復雜任務拆解成一系列可執行的任務。
接下來,在多模態大模型的能力下,機器人可以依托視覺、觸覺等在更復雜地場景里做事。
最后,體現在運動能力上,機器人可以根據AI合成的數據做模擬訓練。如果沒有大模型,機器人實現的功能會相對受限。
由此也看出, 數據是除了大模型技術外,制約機器人下一步進化最關鍵的要素。
為了獲取足夠用于機器人訓練的數據,不少廠商通過真實數據和仿真數據結合的方式解決。在真實數據的獲取中,廠商一般通過真人動作和機器人遙操作的方式,將任務過程中的數據“喂”給大模型。而仿真數據則是通過搭建一個盡量真實的場景,設定盡可能多的建模和現實參數,讓虛擬化的機器人進行訓練。
不過,上述的兩種方式還是存在著各自的短板,當前機器人行業還遠未達到數據飛輪的啟動時刻。一方面真實數據的成本極高,機器人當前還達不到自動駕駛般的普及度。在真實數據足夠多之前,廠商需要花長時間和配備數據標準團隊來一點點積累。而對于仿真數據而言,最大的問題還是現實仿真不夠真實。機器人在模擬世界能成功,但導入到現實世界就會有一定的失敗率。
“現階段,對機器人行業最大的一個限制,還是AI不太夠。AI模型、AI的訓練數據集、AI的場景的落地部署,都完全遠遠不夠。”王興興稱。
而隨著AI的發展, 趙行預判,“隨著更高效的算法和算法的泛化能力提升,未來機器人學習一個技能的數據量將會從現在的幾千、幾萬,下降到一千甚至幾百幾十的數量級。”
參考自動駕駛行業由量產帶來的數據飛輪,為了進一步解決數據問題,不少機器人廠商正在探索從量產中“拿”數據了。
搶銷量
人形機器人站在量產前夜
價格,是人形機器人走向量產的一大制約因素。
據光錐智能在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向各家了解,智元機器人合伙人兼營銷服副總裁姜青松稱,一臺1.7m高的人形機器人行業內售價大概為60-70萬。
相比前幾年數百萬起的波士頓動力,這些價格已經是少數行業能接受的“嘗鮮價”,但離大規模普及還非常遙遠。
王興興稱,“現在還沒有真正到商業閉環。一臺機器人達不到比人還低的成本,商業價值依舊不是正向的。”
這是因為,從研發成本角度,由于人形機器人的不成熟,公司的研發過程會在技術布局、硬件選用、場景設計等環節中設置充分的冗余空間。這導致產品在前期研發成本的分攤下,“背”上了大量除必要硬件之外的“隱性成本”。
而在銷售環節結束之后,機器人公司還要繼續為應用效果負責。“廠商要為工業應用試點客戶,配置專門的駐場團隊來進行后續研發和維護”,在大會現場,一位參展商這樣告訴光錐智能。
雖然當前的客戶需求和產品都非常不標準化,但是光錐智能在大會現場發現,不少廠商已經嘗試在不同的需求下,制定了相應的產品策略,試圖讓機器人的銷售更加順暢。
基本上,光錐智能了解到多家廠商的通用人形機器人售價集中在50-60萬元的區間,并搭配廉價的量產版本作為產品線補充。例如,四足機器人銷量最高的宇樹科技,其通用人形機器人H1售價就定在了50-60萬,最新的G1人形智能體也發布了量產版本,售價僅9.9萬人民幣起。
另一邊,眾擎機器人的人形機器人銷售更加極致,為了降低成本,在拿掉了機器人的“頭和雙臂”后,眾擎DG01干脆把“大雙足機器人”的價格干到了3.85萬。
這或許意味著,人形機器人的第一輪價格戰快要來了。
眾擎機器人定價3.85萬光錐智能拍攝
但更大規模的降價,還得依靠量產。
日前,智元機器人預計今年的出貨量為200臺,已經是行業頭部水平。而上一個階段中,商用清潔機器人的單家出貨量也僅在一年千臺左右。
什么時候能突破一年萬臺,甚至十幾萬臺的銷量,才是機器人真正的“iPhone時刻”。
為了達到量產目標,頭部人形機器人廠商已經把第一個場景瞄向了工廠。
在全球范圍,除了特斯拉正在使用的自家機器人Optimus外,OpenAI 投資的Figure已經與寶馬合作,計劃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落地Figure 01機器人。而美國機器人制造商Apptronik則與奔馳合作,Apollo機器人已經在奔馳的流水線上搬箱子了。
在國內,當前落地最快的還是人形機器人唯一一家上市公司優必選。今年以來,優必選的人形機器人已經進入蔚來汽車、東風柳汽、吉利汽車、一汽等多家車企“打工”。隨著優必選在經典制造業場景的落地,人形機器人在質檢、搬貨、分揀、擰螺絲、裝配等環節,初步驗證了行業應用的可行性。
“目前機器人行業尚在早期,但隨著大模型的加持,技術和產品的從0到1,有望在三年內一起突破。”謝晨總結道。
- 推薦
- 新聞
- 觀點
- 制造
- IT/互聯網
- 科研/技術服務
- 軟件信息
- CIO
- CDO
- 數字經濟
- 工業互聯網
- 智能制造
- 人工智能
- 戰略
- 研發
- 生產制造
- 運營
- 市場營銷
- 銷售
- 財務
推薦
-
11月28日-30日,中國數字化年會將于成都正式開幕,本屆年會以數智萬象 無界新生”為主題,設置2場主論壇、1場高峰論壇、5場專題論壇、4項特色活動、2場頒獎典禮等14項活動,以及2天數字化轉型供需對接展。
-
零次方科技發布了其首款人形機器人,可以在多種不規則路面、復雜地形中長時間穩定行走,且具備優秀的抗干擾性能,即使受到各方向的強沖擊也能保持穩定站立。
-
近日,第四屆“青年科學家502論壇”在南方科技大學舉行,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做了《通用人工智能時代,我們應該怎樣思考大模型》的主題演講,并給出了他對大模型的10個思考。
-
深度解析Meta Reality Labs的生態布局
-
TeleAI 李學龍團隊提出具身世界模型
-
2024 年 10 月 14 日,第 44 屆中東海灣信息技術展(GITEX Global)在阿聯酋迪拜開幕。紫光股份旗下新華三集團重磅亮相展會,以"精耕務實,為時代賦智慧"為主題,全面展示了公司"云-網-安-算-存-端"的全棧技術能力與國際生態合作成果。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