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贏得下一個十年,你必須承認數字化的真相
2024-08-01
來源:坤少說
不知道從何時起,每一個乙方都是做數字化服務的,每一個甲方都在做數字化轉型。
但30多年過去了,我們發現最大的數字化服務商卻年年虧損,最成功的數字化轉型企業仍然是人海戰術,真正從數字化中嘗到甜頭的卻寥寥無幾。
1. 數字化是基礎,智能化是過程,自動化是目標
基礎的事情就要從根本出發,而不是跨越障礙去搞智能化、搞商業BI,更不是跳過知識沉淀的差距去發展自動化。
前不久在某知名的條碼打印機廠參觀,一條智能自動化的生產流程設備赫然在目,讓整個工廠都充斥著智能制造和先進技術的色彩。但工人們卻說,從安裝到現在只開過幾次,僅供參觀。
后來調查得知,這條自動化生產線投入了近千萬元,因為只能生產1-2種規格的產品(該工廠產品有上千種規格),而且運轉時還要雇一個高級工程師全程監管,成本遠遠大于一個傳統的流水線,所以最終成為了一個擺設。
顯然,在搭建這條設備之前,數字化基礎根本沒有做好。至少數千種產品規格的設計、裝配、工藝等規劃數據沒有形成系統化知識,而且各類傳感器、機器視覺、測量設備等數據互通性無法支撐柔性化的感知,甚至是數據采集、傳輸對分析和決策的缺失。
2. 智能自動化生產線一旦孤立存在,就喪失了數字化意義
即便是這家企業的生產線實現了柔性化、精益化,但如果是孤立的,數據也毫無價值。
在某次工業數字化轉型的會議上,某個省份說我們要實現2000個智能制造的工廠。可見,這種僅僅圍繞工廠去做,雖然短期內能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或者是明顯地減少了庫存。但是,它不足以支撐一個從需求到滿足需求的閉環。
那么如何把智能制造工廠與用戶需求、供應鏈能力連接起來?這就回到了老生常談的PLM對產品工藝規劃數據采集的需求、MES對工廠設備數據采集的需求、ERP對發票和單據數據采集的需求、WMS對入出庫物料數據采集的需求、CRM/SRM對上下游數據采集的需求……
(每一環節的數字化產品都面臨同樣的問題)
整體來看,這些系統的數據連接性是數字化的本質,即數據源唯一、端到端的、數據協同的、相互因果關聯的,如此才能發揮“數據石油”的價值,達到工業4.0從要素化式發展到創新驅動式發展的轉變。
3.局部的核心系統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數字化基礎
毋庸置疑,對每個環節來說數據采集都是一個難點,甚至是個堵點,但如果跳過或弱化這個基礎工作,一切的智能化、自動化變革都將事倍功半。
從ERP在中國30年的發展歷程來看 ,一直圍繞業務、財務、稅務、資金、物流等一體化的核心,但根據大部分企業的實施情況來看,孤立的APPs產生的數據都是割裂的,從而產生了一個個數據孤島,導致數字化的價值大打折扣。
再微觀的一點看,ERP對發票或單據的數據采集難度一直存在,即使借助機器學習型的OCR識別技術,或者PRA技術,都很難做到高準確度、穩定性的采集。好在國家稅務總局實行“數電票”改革改善了對發票數據的采集,但仍然存在安全性流轉、合規性管理、平臺濫用數據的發展弊端。
(各系統內外部的數據互通都是數字化核心)
再從MES在國內的20多年演進情況來看 ,數據采集越來越成為上層系統發展的掣肘,工廠里的設備類型越來越多樣化、品牌越來越全球化、新舊設備信息化差距也越來越大,等等因素導致數據的采集難度也越來越大。尤其是品牌之間通信協議和接口的不開放機制,讓服務商不得不使用網關數采終端或者數字控制器進行采集,這種方式非常依賴傳感器、協議轉換、邊緣計算等先進技術,數據的準確度和穩定性備受詬病。
除此之外,近10年來企業與企業之間數字化協同平臺的提出 ,也讓SCM對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數據協同的要求,讓PLM對跨部門產品的數據協同需求,等等都因不同的軟件品牌和云服務模式,導致數字化的基礎工作難以扎實,更難以支撐上層的數據管理對資產的效益、數據分析對決策的價值,以及對風險的管控等。
4.現階段的數字化工作應該是什么?
相比歐美數字化進程,我國普遍起步晚、基礎薄弱、沉淀不夠的特點,此時我們還要追趕國外企業的智能化步伐,只會導致大廈根基不穩、上層建筑難成的局面。
其實,除了互聯網、大數據、AI等數字化技術外,歐美的基礎設施更加說明了我們應該從數字化這一薄弱環節入手。比如,歐盟Peppol電子交換網絡設施,支持全球范圍的企業接入,以實現電子單據的無障礙的數據交換和傳輸,無論是企業還是國家,都能實現“連接一次,即連接一切”。
雖然我國積極改革對各種生產要素的數字化支持,但是受限于國有制度因素、云服務品牌對數據的霸權、軟件提供商對數據濫用等各種原因,始終無法打破行業間的數據壁壘,這也是為什么開箱即用的SaaS模式一直很難在中國發展的原因之一(喪失了天然的互聯互通屬性)。
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們的智能化和自動化就不能只盯那些華麗的系統,并期望這些系統幫你完善數字化工作,而是沉下心來夯實系統最底層的數字化基礎工作。 除了上文我們著重提到的運營管理和生產管理環節,產品設計研發環節的數字化更應該受到企業信息化部門的關注。
一是因為該環節國外技術壟斷明顯,面臨隨時斷供停產的風險,比如CAD、CAE、CAT等軟件,都可能發生像EDA、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一樣的制裁。
二是因為該環節極其依賴企業的知識沉淀,如果不通過數字化技術形成結構化的、持續迭代的系統性規劃,差距只會越來越大,尤其是工藝規劃、公差經驗、裝配規則等知識的數字化賦能,率先讓我們中國制造趕超國際水平。
(例如某CAT服務商把非結構化知識通過數字化驗證后生成標準和規范)
鑒于以上,真正的數字化應該是什么?除了備受市場關注的那些高大上系統外,我們更應該下沉到基礎的、薄弱的數字化環節,聚焦到我們真正需要數字化的領域,讓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數字化工程發揮我們當前最需要的價值。
- 推薦
- 新聞
- 觀點
- 制造
- 批發零售
- 房地產
- 住宿餐飲
- 金融
- 銀行
- 保險
- 證券
- 基金
- 交通物流
- 能源化工
- IT/互聯網
- 建筑
- 農業
- 教育
- 醫療衛生
- 采礦
推薦
-
11月28日-30日,中國數字化年會將于成都正式開幕,本屆年會以數智萬象 無界新生”為主題,設置2場主論壇、1場高峰論壇、5場專題論壇、4項特色活動、2場頒獎典禮等14項活動,以及2天數字化轉型供需對接展。
-
零次方科技發布了其首款人形機器人,可以在多種不規則路面、復雜地形中長時間穩定行走,且具備優秀的抗干擾性能,即使受到各方向的強沖擊也能保持穩定站立。
-
近日,第四屆“青年科學家502論壇”在南方科技大學舉行,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做了《通用人工智能時代,我們應該怎樣思考大模型》的主題演講,并給出了他對大模型的10個思考。
-
深度解析Meta Reality Labs的生態布局
-
TeleAI 李學龍團隊提出具身世界模型
-
2024 年 10 月 14 日,第 44 屆中東海灣信息技術展(GITEX Global)在阿聯酋迪拜開幕。紫光股份旗下新華三集團重磅亮相展會,以"精耕務實,為時代賦智慧"為主題,全面展示了公司"云-網-安-算-存-端"的全棧技術能力與國際生態合作成果。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