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個角度細說“中臺”
首席數字官
2019-03-27
文丨呂建偉
來源丨阿朱說
作者簡介:呂建偉,用友研究院院長,在用友負責社會化商業體系模型研究與標桿客戶IT咨詢、產品技術前沿原型研究與標桿客戶實證、用友轉型戰略構建。曾任京東技術學院院長,也是中國互聯網技術聯盟發起人,資深研發管理專家。著有《走出軟件作坊》一書。
▌技術架構分層
我們按技術架構通常是這樣的:
1、UI交互層:Windows UI、PC Web UI、移動App UI、微信小程序UI、攝像頭視覺識別人機界面、語音交互人機界面
2、邏輯層:面向對象技術/組件技術/SOA服務中間件/微服務中間件技術、人工智能NLP/機器學習
3、數據層:SQL數據庫/NOSQL數據庫、大數據計算平臺/數據倉庫數據湖/可視化
4、基礎設施層:云計算IaaS(服務器、存儲、網絡、文件系統)
但我們今天要說的中臺,根本不是在這個分層視角維度體系來看事的。
不過話說回來,中臺應用要具體代碼實現,還得依賴這些具體的技術。這就是他們倆之間的關系。
▌中臺的由來
中臺這個詞最初來源于阿里。阿里為啥要中臺。沒辦法啊。
京東提出過一個概念叫:無界零售。也就是說,消費者流量在哪里,哪里就有京東的商品購買插入。所以京東有個平臺叫:京東商品開放平臺,你可以調用Open API在你任何地方都可以插入京東的商品。
過去在Web時代流量挺集中,流量能被倒來倒去。但是在移動app時代,流量都被冰封在一個個App里面了,這樣就形成了流量碎片化。要做到無界零售,你就需要對接很多很多流量口。
對接的多了、煩了,你就要把不穩定的場景應用和穩定的共性功能分離開來。穩定的共性功能就形成了中臺。
也就是說:中臺是應用,中臺不是技術,但中臺又不是最終用戶能直接使用的,它必須被集成到各個業務場景中。所以中臺應用是必然Open API的。平臺是讓別人集成到你身上,而中臺是你要連接別人,讓別人集成你。
我剛才拿阿里、京東舉例子,他們只不過都是零售端。其實吧,以后的應用趨勢是:產業互聯網,零售環節只是產供銷研端到端一體化的產業互聯網的一個環節而已。
完整的環節應該是:
1、商業互聯網:會員營銷-O2O零售門店-線上批發分銷平臺-廠家訂貨
2、工業互聯網:區域集群協同生產-智能設備監控調度-B2B原材料采購-全球研發設計協同平臺
商業互聯網和工業互聯網,產供銷研一體化,構成了完整的產業互聯網。
以后,產業還需要和社會(政府)連接在一起,如連接:銀行、工商、稅務、海關、公檢法、社保、民政、住建、國土資源、交通/車管...,這就構成了社會化商業。
也就是說,未來的業務應用是產業互聯網,是社會化商業,連接無處不在。你光你企業內部那點ERP應用,算個啥啊。
▌未來的軟件應該是什么樣子
各位朋友啊,阿里云都成立十周年了。你們還當云是個前沿技術啊。
我知道很多朋友都還活在地底下呢:PC WebUI、本地安裝部署、單實例關系數據庫、ETL/數據倉庫。
其實,就連云計算都上半場都過去了,你們還迷離馬鐙的。
云技術上半場是:
1、UI層:移動App、微信小程序
2、邏輯層:分布式微服務、分布式消息中間件
3、數據層:分布式關系數據庫、分布式NOSQL數據庫
4、數據層:實時大數據計算平臺
5、基礎設施層:虛擬化、容器
同志們,這都過去了。你用了分布式微服務了沒,你用了NOSQL了沒,你用了容器了沒?你的應用是不是還活在10年以前啊。
云技術下半場應該是:
1、UI層:IoT智能硬件傳感器、麥克風語音交互、攝像頭視覺識別
2、邏輯層:人工智能關聯推薦&最佳資源調度
3、數據層:跨鏈區塊鏈
4、基礎設施層:量子計算
未來輸入數據可不是在PC Web上或移動App上不斷的人工錄入啊錄入,而是很多種手段采集數據:
智能硬件傳感器收集
攝像頭視覺識別收集
麥克風語音交互收集
互聯網爬蟲收集
互聯網OpenAPI來收集
未來也不是在邏輯技術層寫死業務規則邏輯代碼,而是設計好模型、觸發消息,通過人工智能最佳調度算法自動調整模型、自動設置閾值來觸發邏輯規則條件發生。所以,中臺應用邏輯是活的,是大數據訓練的人工智能智能執行的。
未來的輸出也不是PC Web UI、移動App UI,也不是什么查詢報表、統計可視化這些現在的東西,而是沒有異常的時候業務流程和機器設備自己黑燈跑,有了異常的時候會自動推送消息給你,和你進行語音交互,你下了人工干涉命令后它就會按照你的指示再次自動調節規則自動黑燈運行。
你以為這是科幻?嘿嘿嘿,你連已經成熟了十年的云上半場技術都還沒有應用,還在討論概念,你怎能不覺得是科幻呢?夏蟲不可語冰。夏蟲是不可能想象出冰是什么樣子的。
▌應用分層
我們講了未來的應用是:產業互聯網、社會化商業,到處連接;我們講了未來的技術是:人工智能最佳算法調度,而非寫死的業務邏輯規則代碼。
我們現在再來講講應用分層。估計很多人都沒聽過應用也要分層。
是的,在這個未來應用和未來技術體系內,應用也要分層。你不在這個體系內看事,你肯定理解不了中臺應用。因為中臺應用就屬于應用分層中的一層。
過去我們面對的是集中在一個IT系統里的功能,現在我們有了前臺應用,即碎片化的應用場景,它無處不在,分布在各個特定業務場景中。
有一些穩定的共性應用就放在了中臺,對前臺應用形成被集成的Open API調用。
但是還有一種應用它就更后臺,它就給企業內部使用,它屬于內斂內控的,它趨向于越來越內斂內控,超穩定。我們把它叫做后臺應用,如各種工作流權限審批。
有人說,會計記賬以后會成為后臺應用。我個人不這么看。我個人認為未來的應用是這樣的一條龍全程自動化:
電子商務-電子支付-電子發票-電子合同-自動記賬-自動結賬-自動報表-自動報稅-自動銀行對賬-自動審計
所以說,會計模塊也會對外提供Open API,各種應用(如費用報銷SaaS、人力資源薪酬管理SaaS),都可以直接調用Open API,直接記賬。所以,就連會計記賬模塊,以后也會分成中臺應用和后臺應用。
以后會不會沒有后臺應用呢?也許長期會存在。在未來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我們的應用格局會呈現下列樣子:
1、龐大的、碎片化的前臺應用
2、中度規模、相對共性穩定的、對上提供Open API集成的中臺應用
3、以后會越來越小但在相當長時間內還會比較中度規模的,非常穩定的后臺應用
有人說,中臺應用因為與無數個場景進行連接,所以是海量連接、海量并發、海量數據,而后臺應用是內斂內控的,是超穩定應用,少量人應用少量數據。我是不同意這個觀點的。一般持這種觀點的人,是因為用的ERP還是20年前的技術,根本沒把ERP改造成云技術上半場的技術:多端適配的UI、分布式微服務、分布式關系數據庫/分布式NOSQL數據庫、實時大數據技術平臺、云IaaS。
▌中臺與平臺的區別
中臺、平臺,都帶一個“臺”字,都傻傻分不清了。尤其兩者都還對外提供Open API。
但,嘿嘿,中臺是業務應用啊,平臺是不帶有業務特征性啊。剛才我就提到了零售中臺、財務中臺。
中臺是被別人集成的,要爬在無數個別人的身上。而平臺的作用一般是要集成別人的,讓無數個別人爬到自己身上。
中臺是動態變化的,是數據驅動不斷訓練調整人工智能業務算法和業務模型的。平臺是靜態的,一旦版本發布,不管你是今年調用這個功能,還是明年調用這個功能,出來的效果是一樣的。
▌完整的體系應該是什么樣子
第一層:無數碎片化的、場景化的前臺業務應用,如零售、采購、招聘、報銷...
第二層:業務中臺,如零售中臺、人力中臺、財務中臺....
第三層:數據中臺:主數據(畫像標簽/關系圖譜)、數據模型、人工智能業務算法
第四層:后臺應用:如被分解后剩下的單一企業內部超穩定的收斂的應用
第五層:應用平臺:協同平臺(工作流引擎/消息引擎等)、應用組件(聚合支付/電子發票/電子合同/自動報稅等等)、集成開發平臺/定制開發平臺/實施平臺/運維平臺
第六層:技術平臺:微服務中間件、SQL/NOSQL數據庫、大數據技術平臺(如Hadoop和Spark)、AI技術引擎、云IaaS平臺
▌中臺的核心本質
一句話:中臺的核心本質就是:業務為本、網絡連接、數據智能。
- 觀點
- 制造
- IT/互聯網
- CEO
- CTO
- CIO
- 生產制造
- 運營
- 大數據
- 協同辦公
- 云計算
推薦
-
11月28日-30日,中國數字化年會將于成都正式開幕,本屆年會以數智萬象 無界新生”為主題,設置2場主論壇、1場高峰論壇、5場專題論壇、4項特色活動、2場頒獎典禮等14項活動,以及2天數字化轉型供需對接展。
-
零次方科技發布了其首款人形機器人,可以在多種不規則路面、復雜地形中長時間穩定行走,且具備優秀的抗干擾性能,即使受到各方向的強沖擊也能保持穩定站立。
-
近日,第四屆“青年科學家502論壇”在南方科技大學舉行,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做了《通用人工智能時代,我們應該怎樣思考大模型》的主題演講,并給出了他對大模型的10個思考。
-
深度解析Meta Reality Labs的生態布局
-
TeleAI 李學龍團隊提出具身世界模型
-
2024 年 10 月 14 日,第 44 屆中東海灣信息技術展(GITEX Global)在阿聯酋迪拜開幕。紫光股份旗下新華三集團重磅亮相展會,以"精耕務實,為時代賦智慧"為主題,全面展示了公司"云-網-安-算-存-端"的全棧技術能力與國際生態合作成果。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