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轉?諾貝爾經濟學獎花落“AI反對者
2024-10-17
來源:時代周報
10月14日,2024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揭曉。因“制度如何形成及其對社會繁榮影響的研究”,MIT教授達龍·阿西莫格魯(Daron Acemoglu)、MIT教授西蒙·約翰遜(Simon Johnson)、芝加哥大學教授詹姆斯·A·羅賓遜(James A.Robinson)共同獲得這一獎項,三人將分享1100萬瑞典克朗(約合747萬元人民幣)獎金。
達龍·阿西莫格魯1967年出生于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現任麻省理工學院經濟系教授,研究領域包括宏觀經濟學、政治經濟學等。阿西莫格魯被認為是一位支持監管市場經濟的中間主義者,他常常對政治問題、貧富差距和許多具體政策發表評論。
詹姆斯·A·羅賓遜出生于1960年,現任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大學教授。羅賓遜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政治經濟學與比較政治學、經濟與政治發展,他利用嚴謹的統計方法和案例分析來研究經濟發展的政治制度基礎,對拉丁美洲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尤為關注。
阿西莫格魯與羅賓遜一起編寫了《國家為什么失敗》等著作,對國家經濟的討論造成了深刻的學術與輿論影響。
西蒙·約翰遜1963年出生于英國謝菲爾德,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他與阿西莫格魯合著了《權力與進步》一書,曾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
圖源:諾貝爾獎官網
更注重基礎理論貢獻
“在諸多經濟學家中,阿西莫格魯不僅研究領域覆蓋范圍廣,且其研究成果影響力大。”上善資本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前香港大學金融系教授夏春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阿西莫格魯的研究范圍覆蓋宏觀經濟學、勞動經濟學、發展經濟學、政治經濟學、網絡經濟學等領域,幾乎在每一個領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貢獻。據IDEAS,阿西莫格魯的論文引用率在經濟學家中排名第三。“作為阿西莫格魯長期合作的搭檔,羅賓遜和約翰遜也具備相當的研究實力。
前幾日,已經頒布了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和諾貝爾化學獎均與人工智能領域相關。因此,不少業內人士預測諾貝爾經濟學獎也或將頒給人工智能領域的學者。因最有影響的研究集中于機器學習方法在經濟學中的應用,斯坦福大學商學院技術經濟學教授蘇珊·阿西(Susan Athey)曾被業內認為是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熱門人選。
“雖然人工智能的發展已逾十年,但相對來講,經濟學中還存在許多更具價值的研究領域。”夏春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經濟周期、經濟波動、企業競爭等仍是傳統經濟學中的主流課題。
“由于學科特點的不同,盡管經濟學家對于人工智能的經濟影響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目前還沒有產生重大的理論突破。”香港致富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肇越向時代周報記者解釋稱,人工智能在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領域迅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因經濟學具備一定的人文科學特征,其基本理論源于社會經濟現實的發展,人工智能與經濟學科產生關聯還尚需時日。目前階段,人工智能在經濟發展中的推動作用體現在數量分析和模型優化等方面,還難以形成重大理論突破。
肇越表示,盡管這些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先后頒發給不同細分領域的經濟學家,其中一個共同的特點是,獎項選擇了那些對于經濟學基礎理論有重大貢獻的經濟學家。肇越舉例說,人工智能對于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有可能成為諾貝爾經濟學獎關注的課題,而就當前人工智能的發展來看,想要出現基本原理方面的重大進步,行業還有必要繼續創新。
肇越總結道,往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往往存在3個共性——長期從事基礎理論教學而非研究機構研究、對原創基礎理論具備較大貢獻、不追求當下熱點但研究成果來自對現實的觀察。
評獎角度日益多元
“近幾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普遍較難預測,但不可否認,該獎項的評選角度越來越多元。”夏春稱。
202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給了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克勞迪婭·戈爾丁(Claudia Goldin),表彰她對促進女性勞動力市場結果理解的研究。
夏春還指出,近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有年輕化趨勢,且更加關注女性學者。
據時代周報記者統計,截至2024年10月,諾貝爾經濟學獎一共頒發了56次,共有96人獲獎,其中3位女性獲獎。96位獲獎者中,最年輕的獲獎者是2019年的獲獎者之一埃絲特·迪弗洛(Esther Duflo),時年46歲;最年長的獲獎者是2007年的獲獎者之一萊昂尼德·赫維奇(Leonid Hurwicz),時年90歲。
此外,諾貝爾經濟學獎更加具備包容性。“阿西莫格魯是鮮有的對技術進步持悲觀態度的經濟學家。”夏春指出,阿西莫格魯也是一位勞動經濟學家,但他認為人工智能不僅不會提高勞動生產率,反而在大多數時候會給底層勞動者帶來痛苦。阿西莫格魯在此前由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發布的論文中指出,未來AI進步帶來的生產力提升可能并不大,預估今后十年AI對全要素生產率(TFP)的增長上限不超過0.66%。
在阿西莫格魯與約翰遜合著的《權力與進步:科技變革與共享繁榮之間的千年辯證》中,兩人回顧千年技術進步史,一改學界傳統的樂觀觀點,指出技術進步在絕大多數時間里給勞動者帶來的都是更悲慘的結局,而技術進步帶來的高產出由權力擁有者占有和支配。相反,大眾津津樂道的技術進步帶來的樂觀結果,反而是一種少見的現象。
阿西莫格魯與約翰遜還在著作中表示,AI將帶來大量的網絡虛假信息等其他負面影響。“兩位學者的觀點非常深刻。我們只記住了技術進步帶來的美好,忘掉了這一過程中經歷的遭遇。”夏春補充道。
- 居民服務
- 新聞
- 觀點
- IT/互聯網
- 科研/技術服務
- CEO
- CTO
- CDO
- 數字經濟
- 工業互聯網
- 智能制造
- 人工智能
- 研發
- 生產制造
推薦
-
11月28日-30日,中國數字化年會將于成都正式開幕,本屆年會以數智萬象 無界新生”為主題,設置2場主論壇、1場高峰論壇、5場專題論壇、4項特色活動、2場頒獎典禮等14項活動,以及2天數字化轉型供需對接展。
-
零次方科技發布了其首款人形機器人,可以在多種不規則路面、復雜地形中長時間穩定行走,且具備優秀的抗干擾性能,即使受到各方向的強沖擊也能保持穩定站立。
-
近日,第四屆“青年科學家502論壇”在南方科技大學舉行,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做了《通用人工智能時代,我們應該怎樣思考大模型》的主題演講,并給出了他對大模型的10個思考。
-
深度解析Meta Reality Labs的生態布局
-
TeleAI 李學龍團隊提出具身世界模型
-
2024 年 10 月 14 日,第 44 屆中東海灣信息技術展(GITEX Global)在阿聯酋迪拜開幕。紫光股份旗下新華三集團重磅亮相展會,以"精耕務實,為時代賦智慧"為主題,全面展示了公司"云-網-安-算-存-端"的全棧技術能力與國際生態合作成果。
我要評論